索 引 号 | 11370902004346682K/2024-04042 | 文件类别 | 其他文件 |
发布机构 |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文号 | 泰山政发〔2021〕4号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1-07-28 |
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浏览次数: | 发布日期: 2021-07-28 | 信息来源: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视频解读)关于《泰安市泰山区加快推进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政策(试行)》的政策解读
(专家解读)关于《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解读材料
(动漫解读)关于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解读
(政策吹风会):《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
图文解读:(图解政策)关于《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解读
政策PDF下载:泰山政发〔2021〕4号 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pdf
泰山政发〔2021〕4号
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
通 知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泰山经济开发区、泰安农高区,区政府各部门:
《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明确提出了2035年发展远景目标,是泰山区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上下共同的行动纲领。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为顺利完成“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现代化强区而努力奋斗!
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
2021年7月28日
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7月
目 录
第一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新
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1
一、“十三五”时期泰山区发展取得新成就………………1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6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基本要求………………………………………………8
三、发展目标………………………………………………9
四、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区…………10
第三章加快动能转换培育现代产业体系…………………12
一、构建内部结构更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12
二、构建先进制造业集聚的高端工业体系………………15
三、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农业体系…………………18
四、加快发展社会公共性的数字化产业………………20
五、培育优良产业生态…………………………………20
第四章激发创新活力强化城市核心能级………………21
一、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21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1
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22
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22
第五章 有效拉动内需扩大对外开放………………………23
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3
二、大力促进消费升级…………………………………24
三、全面扩大对外开放…………………………………24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5
第六章统筹城乡建设提升宜居品质………………………26
一、实现城区品质新提升……………………………………26
二、推进人居环境再优化……………………………………27
三、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27
四、聚力建筑产业提质增效…………………………………27
第七章弘扬优秀文化提升发展软实力……………………29
一、推进新时代文明泰山区建设…………………………29
二、推进文化基础设施融合升级………………………30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30
第八章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泰山区建设……………31
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31
二、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31
三、提高污染防治能力水平……………………………32
四、加大生态修复治理保护…………………………32
第九章 加大投入保障打造高品质民生…………………33
一、完善就业民生保障…………………………………33
二、办好高质量基础教育…………………………………34
三、加快推进健康泰山区建设……………………………35
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36
五、保障重点群众权益…………………………………37
第十章 统筹发展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泰山区………38
一、保障人民生命安全……………………………………38
二、确保经济安全运行…………………………………… 39
三、提高社会治理效能…………………………………39
四、提升应急管理水平…………………………………40
第十一章 强化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规划目标任务………40
一、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41
二、凝聚砥砺奋进的强大合力………………………………41
三、持续深化改革…………………………………………42
四、明确职责分工…………………………………………42
五、完善规划体系…………………………………………43
六、健全实施机制…………………………………………43
七、加强监督考评…………………………………………43
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关于制定泰安市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编制,主要阐述区委、区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必须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一、“十三五”时期泰山区发展取得新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泰山区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常态以来的各种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重要指示和市委、区委工作部署,担当作为,开拓进取,聚力攻坚,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运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突破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办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十三五”时期成为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区域功能地位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之一。
1、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3.7亿元,年均增长4.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2.9:29.5:67.6调整为2020年的1.8:27.2: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3.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894元,年均增长6.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60元,年均增长7.9%,“两个收入”增幅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产业发展质效更优。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的思想,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服务业强区”建设快速推进,实施了泰安万达广场、新城·吾悦广场、泰山民生物流园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碧霞湖文化、年文化旅游小镇等一批文化项目签约落地,泰山创业工场、泰山科技文化产业园成功争创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丽泰创业梦工场被评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青岛银行、威海银行、平安银行落户我区,国海、华安、安信等证券公司开业运营,泰山基金小镇正式揭牌。宝来利来等21家企业先后在新三板、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融资。速恒物流、嘉和物流等现代物流园区逐步做大做强。成功入选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省重点服务业城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36.26亿元,年均增长5.2%。“工业兴区”建设快速推进,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植壮大、产业集群集聚膨胀、骨干企业递进培育“四大工程”,全力打好工业攻坚战。成功创建国内印染领域唯一、省内首家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康平纳“筒子纱智能染色工业示范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2020年,全区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8.1亿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特区”建设快速推进,培优做强泰山茶、苗木花卉、生态奶业、有机蔬菜四大特色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邱家店镇被列入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单位。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3、改革开放释放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339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科技创新持续提速,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领跑全市,泰开电力、鲁普科技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泰山信息科技等一批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4家。招才引智成效显著,出台“智汇泰山”人才新政,培养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14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0人,泰山学者9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省会城市群建设,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创新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彰显。国企改革扎实有效,全面完成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顺利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
4、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启动芝田河、泮河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河长制、库长制、林长制工作全面推行。强力实施蓝天保卫战,累计淘汰小微燃煤炉灶7000余台,治理“散乱污”企业近2100家。空气质量明显改善,SO2、NO2、PM10、PM2.5四项空气质量指标逐年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明显增多。合理划定禁养区,全面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工作,畜禽养殖污水、粪便直排河道现象得到根本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水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完成73个村污水治理任务,完成率全市第一。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大泰山石保护力度,圆满完成奇石清运任务。做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煤炭压减和散煤清洁化治理任务。2020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5个,市级美丽乡村达到16个,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庄“五化”全覆盖。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苗木花卉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
5、城乡发展加快推进。以打造新型城镇化为着力点,全力推进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重点实施了蚕子峪、新华片区等28个旧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有效拓展城乡发展建设用地空间,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需求。顺利完成博阳路、万官大街、灵山大街东段升级改造,相继打通擂鼓石大街中段和东段、环山路东延、北上高大街等一批“断头路”,济泰高速、青兰高速、青年路南延、迎胜路南延、省庄互通立交、邱家店济泰高速连接线竣工通车,国省干线公路、“四好农村路”和农村道路“三通”工程建设完成,城乡路网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日趋完善。
6、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构建高效指挥体制机制,构筑群防群控严密防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续稳定。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建立“四医联动”新模式,建成全国首家慢病互联网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应对人口形势变化,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全省健康促进示范区。解决大班额校建强力推进,完成43个校建项目。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杜绝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成功举办全国新时代社区治理泰山高峰论坛暨泰山区社区建设观摩会,实施全国首批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平安建设稳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源治理”工作模式得到省委领导充分肯定。实施“互联网+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养老服务模式,被评为全省首批“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并在省内推广。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我区被中国残联授予“特别贡献奖”,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突出主城区担当,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国家文明城市成功创建,荣获第六届“省级文明区”称号。全力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利益,国防动员、档案史志、消防安全、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产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增强,社会大局稳定。从泰山区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将有力推动泰山区特色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在区域经济分工、错位发展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齐鲁科创大走廊、济泰同城化、省会经济圈、东部新城建设等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在泰山区叠加,为我区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泰城发展东拓、中优,东部新城空间规划修编等为我们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挑担不畏难、登山不畏险、坦途不歇脚、重压不歇肩”,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已成为思想和行动自觉,这些重大机遇与我区生态、区位、文化等优势叠加放大,将全面推动泰山区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但也看到,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还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综合实力不强、新兴产业占比低、经济外向型偏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较重、民生领域存在短板不足等问题。全区上下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国家和省市大格局、大战略中找准定位和谋划发展,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循发展规律,提升执政水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赢得主动权、走出新路子,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牢牢把握“务实高效、创新争先”总要求,大力弘扬“创新、担当、实干”泰山精神,处处彰显“快速、高效、领先”泰山速度,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现代化强区”这一目标定位,突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民生”两大重点,强化“党建引领、法治同行、作风转变”三大保障,实施“产业强区、科创强区、文化强区、生态强区”四区共建,开展“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社会治理、协调城乡发展”五项行动计划,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争先进位,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二、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民心工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优势,破除影响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到2025年,现代化经济体系初具规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综合实力、创新发展、改革开放、绿色生态、协调共享有显著提升,主要指标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主要体现为:
——全力打造产业强区。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支撑型、引领型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现代化、工业高端化、农业特色化得到充分彰显,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实现大幅提高。
——全力打造科创强区。创新在现代化强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取得重大突破,科教产融合深入推进,创新体系更为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区。
——全力打造文化强区。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明城市建设更加巩固,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群众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格局逐步形成,文化品牌影响力大幅增强。
——全力打造生态强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不断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绿化品质不断提高,宜居水平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明显增强。
四、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区
展望二〇三五年,泰山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将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信息化、城镇化、更具特色化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平安泰山区建设卓有成效;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对外开放深度拓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人民生活更为富裕,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充分共享现代化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到二〇三五年,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现代化城区将崛起于泰山脚下。
泰山区“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十四五”年均增速(%) | 指标 属性 | ||
经济发展 | ||||||
(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3.1 | - | 5.5 | 预期性 | ||
(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89.72 | 91 | - | 预期性 | ||
(3)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 - | - | 4.5 | 预期性 | ||
创新驱动 | ||||||
(4)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 - | - | 7.5左右 | 预期性 | ||
(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5.42 | 7.4 | - | 预期性 | ||
民生福祉 | ||||||
(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4 | - | >5.5 | 预期性 | ||
(7)城镇登记失业率(%) | 1.8 | 3.5 | - | 预期性 | ||
(8)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1.7 | 2 | - | 预期性 | ||
(9)人均预期寿命(岁) | 79.38 | 80左右 | - | 预期性 | ||
(1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24.02 | 25.82 | 1.5 | 预期性 | ||
(1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 99 | 99 | - | 预期性 | ||
绿色生态 | ||||||
(1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 | 约束性 | ||
(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 | 约束性 | ||
(14)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 | 约束性 | ||
(15)森林覆盖率(%) | 39.44 | 39.44 | - | 约束性 | ||
安全保障 | ||||||
(1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 | 小于0.01 | - | 预期性 |
第三章加快动能转换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深耕特色优势产业,聚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高端工业、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条现代化、现代产业融合化发展,努力打造“产业强区”。
一、构建内部结构更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立足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服务业发展的新要求,支持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模式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传统服务业加强模式业态创新,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形成较强支撑的现代化服务业产业体系。
科技服务。发挥科技服务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撑作用,促进科技服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依托泰城高校资源优势,加快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发展,培育壮大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等一批科技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服务逐步向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服务机构健全、产业链条完整、组织形式新颖、投入渠道多元、区域特色突出的科技服务业体系。
商务服务。挖掘商务服务需求,提升商务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水平。重点发展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职业中介服务等行业,积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实现各服务主体间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提高商务服务的交互性。鼓励商务服务机构重视品牌和商誉培育,发展无形资产、信用等评估服务。推进商务服务业向财源门商务区、东部商务区集聚发展,构建包含会展、会议、论坛、餐饮、住宿、娱乐等多种类的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商务服务业高地。
现代物流。充分发挥物流节点城市功能,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为平台,构建与新时代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融合化、标准化、智慧化现代物流网,推动全社会流通大幅降本增效。重点培育速恒、嘉和等物流龙头企业,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优化综合运输通道,提升集疏运功能和水平。强力推进泰山民生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冷链、智慧物流产业链,优化城市配送网络,完善农村物流服务,形成布局合理、信息畅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节能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现代金融。充分发挥东岳大街金融产业虹吸效应,积极吸引省内外实力雄厚的各类大型金融机构入驻,加快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发挥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信息平台、金融普惠服务等作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竞争有序、风险可控,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功能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加快建设泰山基金小镇。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文化艺术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综合利用投资、基金、融资租赁、保险、信托等业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授信、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医养健康。充分发挥泰山、大汶河、碧霞湖、女儿湖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大健康为发展方向,以泰山健康谷为重要载体,重点发展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产业、医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医养产业、“互联网+健康医疗”新业态、医养健康服务机构建设五大领域。依托泰山国际颐养城、亲和源、养心谷等项目,重点发展医养结合、保健疗养等业态,叫响“养老泰安、养生泰山”医养健康品牌;依托海天智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以智慧健康服务、远程健康服务、个性健康服务为方向,重点发展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产业;依托诺莱国际医学中心等项目,开展生物医药技术研究开发、信息和技术服务,重点发展基因检测、诊断试剂、医学检验等产品开发,力争将泰山健康谷打造成人才汇集洼地、健康产业高地,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养健康示范区。
精品旅游。树立“名山名区”发展理念,丰富旅游全链条,完善旅游全要素,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和精品项目。实施“双示范区”创建工程,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康养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动现代旅游与工业、农业、生态、科技、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颐养健康、夜间经济、民俗集群、会展经济、休闲度假等新产品,推动全区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型、休闲度假产品转变,构建以精品旅游为龙头、养生休闲为主导、乡村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加大A级景区创建力度,引入国际品牌酒店,完善碧霞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要素,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营销模式,激活旅游市场,刺激旅游消费,增强全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打响泰山区精品旅游目的地品牌。
专栏1: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 泰山国际颐养城、养心谷、泰山亲和源、互联网慢性病医院、九如城颐养中心、泰山基因小镇、泰山完美健康康养中心;泰山基金小镇、恒丰银行泰安分行、农商银行金融大厦;泰山民生物流园、嘉和物流二期、苑庄物流园区;泰山东部国际金融中心、中百国际广场、中南·财源门、泰山国际商城、福商总部产业园、五马腾跃广场商务中心、鸿晟商务中心;碧霞湖文化、光明智谷1967城市综合体、腾讯数字产业园、金地智慧教育产业园、年文化旅游小镇、东岳庙会街区、北坊一品城市产业综合体、安心谷项目、泰安城市会客厅文旅项目、泰山紫玉城文旅项目、花巷文旅港、泰安宝泰隆旅游度假区—温泉小镇项目、泰山冰雪文体中心。 |
二、构建先进制造业集聚的高端工业体系
聚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赋能化技改”“技改+”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创新平台为支撑,坚持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抢抓泰城东部新城建设机遇,调整优化泰山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实施工业东拓战略,在邱家店镇规划建设新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应急装备、生命科学等领域,在徐家楼街道高速路南区域策划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先进制造业集聚的高端工业体系。
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融合化为方向,加快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渗透,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公开共享和应用拓展。依托泰山信息科技,积极开展高端软件产品研发,构建自主可控高端软件体系,逐步实现关键领域、重点行业软件系统国产化。依托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东部新城区双创中心等项目,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云数据服务、通用设备设施及技术支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打造“双创中心”省级软件产业园区,形成“泰山软件”特色品牌。
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依托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精准引进实施一批集群配套、强链、补链、延链的重大项目,协同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打造开放共享的行业创新平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推动装备产品由低档向高档、由数字化向智能化、由单机向制造单元和成套设备转变,重点发展以康平纳为代表的智能染整装备、以国泰科技为代表的智能消防装备、以海天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医疗装备、以普瑞特机械为代表的高端智慧化装备、以泰开泰山工业园、鲁能泰山电力为代表的输变电装备、以厚丰散热器、启程车轮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等关键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建设一批智能车间。鼓励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聚焦生产方式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将智能制造在中小企业落地,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领域领先骨干企业,打造先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重要、全省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基地。
新材料。充分发挥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优势,依托鲁普耐特、盛源粉体、海岱科技等企业,推动自主创新与区外引智双轮驱动,建立产学研用研发体系,大力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绝缘材料、纳米材料等,推进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壮大集群规模,提高区域品牌影响力。支持岱银集团开展高强度耐磨纱等纺织领域特种功能性纤维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支持鲁普耐特、海岱科技等企业,发展深远海养殖高性能纤维绳网装备、海洋溢油应急回收系统等各种绳网新材料。
纺织服装。依托岱银集团,突破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以大数据为依托,推广应用先进数字化技术,加大清洁染色、新型印花等新技术,实施智能制造和精益制造,发展工业化量身定制和高端定制,加快向高端化发展。加快新型纺织材料研发,发展功能化化学纤维、高技术纤维及天然纤维等新型纺织材料,扩展产业用特种纺织面料及制品、非织造布、高性能过滤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和引导借鉴知名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推动企业争创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
应急装备产业。为预防突发事件与应急准备,大力发展应急装备产业,加快应急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应急产业创新能力,培育应急产业优势骨干企业。依托国泰科技、思科赛德、帅迪医疗、极创机器人、数字鹰航空科技等企业,大力发展重大消防矿山抢险救援、智能无人应急救援、超高层建筑柔性快速安全救援逃生系统等技术装备。坚持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化发展方向,着力强链、延链、补链,大力推动“三化”融合、军民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创新、互促发展,打造应急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创新应急新产品、新服务。
专栏2:高端工业重大项目 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泰安市东部新城区双创中心项目、星斗创客信息科技服务平台、海天智慧健康产业园、泰山信息科技0ffice办公软件、东华软件产业园;泰安数字鹰航空科技产业园、泰山机器人创客工场、美家科技产业园、永昌志合中国北方教育装备产业园、极创机器人、装配式住宅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山东贝信生物科技产业园、宝来利来生物科技产业园、泰山汇金智慧化高端轻工装备制造、中韩智能装备产业园、泰开智能制造项目、福运达工程检测项目、山东虎彩数字印刷工厂、鲁普科技国际绳网产业中心、5G信息产业园、山东省印染行业“1+7”区域共享工厂体系、光学产品智能生产线项目、海岱智慧产业园、嘉和高端装备智慧化产业园。 |
三、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农业体系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泰山茶、苗木花卉、生态奶业、有机蔬菜等优势产业,加快实现农业由传统产业到高质高效产业转变。健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现代高效农业。依托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空间资源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现代化。以精准农业、安全农业和高效农业为方向,开展质量提升、品牌提升和生态提升“三大行动”,集中培育泰山茶、苗木花卉、生态奶业、有机蔬菜四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园区化,策划招商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积极培育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产业,加快发展农业公园、新型经营主体等新业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城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多措并举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确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培育造就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振兴乡村传统工艺,培育家庭工坊、手工作坊,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积极争创省级“十百千”示范工程。加强城乡劳务对接,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支持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人员创新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落实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督管理运营,确保收益稳定。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专栏3:特色农业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省市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村创建项目、省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泰山国际花木城提升项目。 |
四、加快发展社会公共性的数字化产业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东部新城区双创中心、数字鹰泰安航空产业园等项目,推进农高区省级数字园区建设,积极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园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在高端服务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MEMS、新型显示等领域,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依托泰山软件园等载体,加大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力度,大力引进年收入亿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重点发展工业智能软件、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产业,积极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拓展,提高产业规模与发展质量。
五、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积极融入国家、省市产业分工布局,以“双50强”企业为重点,实施“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完善“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的新路径,重点产业“一链一策”,大力培植具有“链主”地位的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积极搭建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信息咨询等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开展重大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水平。
第四章 激发创新活力强化城市核心能级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积极融入齐鲁科创走廊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源头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强化市中区核心能级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科创强区”。
一、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
加快中康国创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高质量布局建设一批高端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山东省智慧康养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提升产业技术研究创新能力。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医养健康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促进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化水平,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产业、市场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链。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抓好“科技创新型50强”企业培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为支持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更多企业入选全市“创新50强”,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融入国家、省市创新平台体系。
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聚焦产业发展、企业需求,优化提升“智汇泰山”政策体系,持续增强泰山区对各类人才吸引力。深化领军人才“双百计划”,培养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深化企业家“领航计划”,组织“518泰山区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完善优秀企业家赴名企、名校学习考察制度,打造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深化载体兴业“筑巢计划”,推进“一企一平台”建设行动,着力提升企业科研承载力。深化服务提升“港湾计划”,优化泰山人才“一卡通”服务体系,在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打造拴心留人、成就人才的优良环境。
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馆、科普馆、流动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基地建设,建立以实体馆为基础,科普基地为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科普阵地体系。加强科普能力和创新文化建设,大力提高科普活动、科普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积极开展应急科普。加快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普政策法规宣传,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优化创业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财税、科技、金融、产业、人才等方面支持创业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政策、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应报尽报、应升尽升”。挖掘培育一批有成长潜力的“四新”企业。健全服务体系功能,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强化创业人才生活保障,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生活便利和宜居生活环境。
专栏4:重大创新平台项目 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基地、康平纳植物染纺织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山东中康国创喷绘压电喷墨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智能绳索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山东中康国创数字化印染技术重点实验室、省人体微生态技术研究及制剂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
第五章有效拉动内需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统筹挖掘国际国内市场潜力,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形成动态平衡。
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聚焦关键领域,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支持企业智能化技改,加大对企业技改政策的支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建设,策划实施一批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落实重大项目“绿卡”制度,推动形成谋划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项目的梯次发展格局。培植壮大各类投资平台,更好发挥债券投资作用。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扩大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道路网建设,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病险水库塘坝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
二、大力促进消费升级
积极发展新兴消费业态,依托赢响力、云农、创之明等电商企业,持续推动“互联网+生活”便民服务新模式,打造新时代消费生态系统。释放新型消费潜力,大力发展网络消费、平台消费、共享消费、直播消费,培育新兴消费热点。优化提升万达、新华城等步行街,加快新城·吾悦、财源门、城南印象等城市综合体建设。规范发展夜间经济,完善“梦泰山啤酒园”夜间文化消费集聚区。扩大电商进村覆盖面,提升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效率。强化消费领域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格局。瞄准“国内外500强”“十强”产业项目,对接领军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实行产业链招商。鼓励企业以境外发债、上市融资、并购参股等渠道高质量引进外资。以外贸转型升级为动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国际自主品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企业+境外营销网络”五位一体融合发展, 持续释放我区作为“山东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区”带动作用,推动全区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岱银集团、东升服装、智财翻译三家企业“全省重点出口名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四个知名新业态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全区外贸企业由单一生产型向贸易综合型转变,不断壮大外贸实力,增强全区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新体制。加强区域联动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省“一圈一带”战略、济泰同城化,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不断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审批流程和时间,为创业企业提供市场准入便利。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制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加大对危害创业安全、扰乱经济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快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覆盖推广信用承诺制。进一步完善措施办法,消除束缚市场活力“枷锁”,更好地为投资创业者清障搭台。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六章统筹城乡建设 提升宜居品质
依据新一轮城市规划调整,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积极融入济泰同城化,合理规划东部新城布局,搭建东部新城建设框架,努力打造活力东部新城区。
一、实现城区品质新提升
着力攻坚老城区城中村、城边村改造,按照宜居、美观原则,配齐配好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商服等公共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城镇化水平,全力打赢城中村改造攻坚战。继续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坚持创新与传承并重,加快岱北片区试点建设,强化试点带动,统筹谋划全区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服务功能。以建设东部新城为契机,依托济枣高铁、青兰高速、济泰高速等区位优势,将道路建设作为突破口,以国省干线为动脉,以城乡道路为骨架,逐步形成“城乡贯通、主干道连通、成环成网、互联互通”路网新格局,搭建城市框架,划分产业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富有活力的现代化东部新城区。
二、推进人居环境再优化
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适时启动双龙路南延、谢过城大街、老泰莱路、岱阳大街东延、青年路中段、泮河大街东延等道路建设,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环境,为产业聚集提供强有力基础支撑。抢抓省、市老旧小区改造攻坚行动机遇,确定一批改造先进示范点,形成一套高效可复制工作模板,逐步在全区推广实施,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质,促进宜居宜游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深化美丽村居建设,以安家庄、王林坡等省级试点村为中心,形成多片乡土人文、体现现代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鲁派民居”建筑群落。健全乡村规划体系,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打造一批乡村建设示范点、示范村,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美丽乡村新格局。建立农村公路和村内道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巩固农村“七改”“四好农村路”和农村道路“三通”建设成果。建设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互联网+基层党建”,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实施农村“雪亮工程”。
四、聚力建筑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围绕财税抓发展”思路,实施“培优扶强”,扶持企业进档升级,引导实力强企业联合经营或集团化发展,培育集开发、设计、生产、经营、施工于一体的旗舰型集团企业。突破以房屋建筑为主业,拉长产业链,大力培植装配式建筑、建筑智能化、环保、电气化等新兴产业,积极构建市政基础设施、公路、水利、电力、通信等产业领域,促进行业转型、多元化发展,提升整体规模和档次。巩固提升区内建筑市场,努力拓展区外建筑市场,提高经营效益,实现提速发展,保持建筑行业强劲发展势头,提高对全区财税贡献率。
专栏5:城乡建设重大项目 济枣高铁项目、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支线项目、S237章新线邱家店至埠阳庄大桥段改建附属工程项目、老泰莱路、双龙路、青年路中段、谢过城大街建设项目、擂鼓石大街东段(岱道庵路至花园路)、北上高大街项目、岱阳大街立交桥工程项目、迎胜路南延工程、灵山大街东延段跨辛泰铁路桥项目、泮河大街东延工程、汶水路改造项目、前指路项目。财源街道灵山片区。岱庙街道金星城中村改造项目。泰前街道王家庄社区改造项目、东城城中村改造项目、黄山头城中村改造项目、岱道庵社区集体发展空间、下峪村城中村改造、白马石城中村改造、安家林片区改造项目。上高街道魏家庄城中村改造片区、范家灌庄城中村改造片区、冯家庄城中村改造片区、北上高大街商业片区、小井金融教育片区、西张片区、桑家疃片区、郭家灌庄片区改造项目、黄家庄片区改造项目、结庄片区改造项目、訾家灌庄城中村改造项目。徐家楼街道东南片区徐家楼组团。省庄镇省庄工业园A片区、环山路东部片区、海洼片区、北孙片区、东羊楼片区、宦家峪片区、十里河片区、前省庄片区改造项目、泰安东高铁站核心片区、博阳路片区综合改造项目。邱家店镇商住开发片区、文化旅游片区、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创意片区、民生物流园片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泰山经济开发区碧霞湖文化旅游片区、碧霞国际社区、明堂路以西科技北街以北片区、北沟头片区改造项目、西城城中村改造项目。 |
第七章弘扬优秀文化 提升发展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推动贯彻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相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文化强区”。
一、推进新时代文明泰山区建设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行动,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打造泰山区道德建设高地。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工作,推动“后创城时期”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创新,构建成熟完善的工作体系,打造具有泰山区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和品牌。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打造“互联网行业党委党群服务中心”暨“互联网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营造正能量充盈的网络环境。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领社会新风尚。
二、推进文化基础设施融合升级
完善文化设施服务功能,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民间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改造升级,增强观赏、体验和参与等功能,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创建A级景区。深入实施“厕所革命”,改造升级文化、旅游等公共场所厕所。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区文化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数字文化馆等公共服务工程。加强文化服务中心房屋、设备等日常管护,提高使用效益。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大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丰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和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
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坚持“以文惠民”,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优秀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一村(社区)一品”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建工作。拓展、丰富金秋艺术节、广场舞展演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加强农村老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异地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送戏送展览下乡、进社区、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
第八章坚持绿色发展 加快生态泰山区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倡导节约低碳、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积极打造“生态强区”。
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健全完善经济和环境“双指标”综合评价机制,积极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发挥河长制、库长制、林长制总牵头作用,完善部门协调机制,严格保护责任清单管理,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能力。积极落实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评价机制,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二、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大力推动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和替代燃料开发应用,倡导自行车和步行等无碳出行方式,构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能效提升、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等工程,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健全分类驳运收运转运系统,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两网融合”,切实提高垃圾处置水平。大力推行绿色办公,推广办公电子化、无纸化,倡导采用电视、电话的会议方式,推广使用环保再生纸、再生鼓粉盒等资源再生产品。
三、提高污染防治能力水平
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强化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日常监管,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积极创建绿色工地,大力整治建筑行业垃圾运输,加强扬尘精细化管理。加强机动车污染管理,完善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执法的常态化路检路查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入河入库污染物总量。加强工业污染集中和深度处理,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尾水循环和再生利用,实施水质深度净化工程。组织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整治,确保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逐步提高。深入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保障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提高居民水资源危机意识,提升全社会节水水平。深入实施“净土保卫战”,加大对土壤、固废污染防治支持力度,构建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加强污染源监管,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减少农业内源性污染。
四、加大生态修复治理保护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协同推进人工修复,以深化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抓手,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国土绿化攻坚战,以社区、村镇绿化为重点,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强化自然保护地等生态节点保护和建设。开展以河道防洪治理、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等为重点的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以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教育、科普等多功能的生态园区,发展壮大生态经济。以北部山区、汶水河畔为重点区域,加快建设彩色森林。
专栏6:生态文明领域建设项目 华能泰安2×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工程项目、邱家店污水管网工程、泰山区安家林水库溢洪闸改建工程、泰山区刘家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第九章 加大投入保障打造高品质民生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完善就业民生保障
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渠道,落实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温暖与关爱。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健全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千方百计保持就业稳定。强化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协同,打造一批实训基地,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参与实施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和青年就业启航行动。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退役军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完善街道镇、社区村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补充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医保服务城乡全覆盖,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健全和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使各类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
二、办好高质量基础教育
加强学校德育主阵地建设。立足教书育人,开足上好思政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坚持活动育人,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落实实践育人,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细化管理育人,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管理细节之中;注重协同育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机制。
办好高质量基础教育。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建立新时代学校教育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统筹基础教育、社区教育和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实现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统筹特殊教育发展,让残疾儿童接受合适教育。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全面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和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强化学习教育与培训,不断壮大优质师资队伍,全方位提升教师素质。坚持体教融合,扎实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强化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建设,鼓励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探索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投资多元化、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大力实施体育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计划,全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完成,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普及智能教室建设,全面构建支持现代化学习的智慧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入主渠道作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水平,改善中小学尤其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
三、加快推进健康泰山区建设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争创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区域性紧急医学救援和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区人民医院(区妇保院)新院区,打造泰城东部医疗康养综合体;优化基层运行保障政策,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实施中医二院扩建工程。推动医联(共)体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医疗卫生机构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医防融合服务。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提高妇幼、老龄健康服务能力,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加强残疾预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设施,增加普惠养老服务床位。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更好满足老年人差异化、个性化养老需求。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体育、老年旅游等多元服务业态,办好老年大学。加快基础设施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推动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建设老年友好社区,大力营造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扩大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有效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五、保障重点群众权益
保障重点人群发展权益。建立健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积极推进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工作,确保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全覆盖。完善失独家庭精神慰藉、走访慰问、志愿服务、保险保障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关心关注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建立区、镇、村(居)三级救助网络,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深化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帮扶救助行动。全面推进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就业安置、服务保障、教育管理、权益维护和系统建设等各项工作,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加强青年思想引领,强化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自觉抵制不文明风气和行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鼓励青年助推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加强青年传统文化教育,重视青年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青年违法犯罪,做好青年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
加强专项社会管理服务。持续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向纵深发展,完善“网格+”城市管理机制,实现与街道城管指挥调度平台深度融合。不断扩大智慧泰山、慈善泰山、康养泰山等服务品牌影响力,争创全省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进一步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建立基本生活救助标准科学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提升工程。加快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全方位推动移风易俗和公益性公墓建设,做好司法救助、工会、档案管理等工作。
专栏7:社会民生重大项目 泰山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泰山树人外国语学校(原龙潭路学校)、博文明德学校(原兴隆学校)、邱家店镇教育基地。 |
第十章 统筹发展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泰山区
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加强系统治理,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把安全风险化解在成灾之前,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创造安全环境。
一、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大力推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社区村安全管理规范化提质、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巩固提升、企业安全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一体化创建等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构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一体化综合执法机制,强化科技信息支撑,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种子、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消费的安全保障水平。提高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
二、确保经济安全运行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统筹创新发展与审慎监管,充分评估改革发展、市场运行中的风险因素,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应对能力,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守住市场安全发展底线。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经济犯罪,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维护水利、电力、交通、网络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加大对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三、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健全完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平安泰山区建设和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推广“源治理”工作模式。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持续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信访积案常态化化解机制。发挥“红领益家”品牌效应,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四、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多功能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不同行业领域具有信息监控预警等功能集成的应急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现代化应急保障体系,加强气象、水利、应急管理、林业、消防救援等部门协同联动,实现突发事件应对统一指挥、科学决策和高效救援。加强物资、医疗、运输、通讯等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充实救灾物资品种数量,建成分级分类管理、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体系,广泛开展应急实战演练。完善森林消防专职救援大队规范化建设,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加强应急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加强应急管理领域执法检查。
第十一章 强化党的领导 高质量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根本保证。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起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立足解决实际问题,把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贯彻“两个维护”的政治能力、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实情的调查研究能力、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谋划能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改革攻坚能力、化解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重大风险的应急处突能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的群众工作能力、高标准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落实能力。完善党集中统一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性安排,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督促检查和问责机制,发挥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作用。构建区街道镇一体、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的高效运转机制,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高效落地。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公权力制约和监督,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二、凝聚砥砺奋进的强大合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支持民主党派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能,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港澳台工作,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完善大统战格局,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类统战团体作用。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现代化建设,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增进军民军政团结。
三、持续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区委深化改革委员会统领作用,紧跟上级步伐谋改革,立足全区实际抓改革,坚持群众立场推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深化事业单位领域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企业投资市场主导、融资渠道丰富畅通、政府管理简明规范、职能转变务实到位、法治体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激发国资国企改革新活力,全面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市场化运作机制更加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持续优化,改革成效进一步凸显,国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预决算改革,实行“全口径、一体化”预算编制。推进园区改革升级,鼓励“腾笼换鸟”“退城进园”,进一步明晰开发区管理机构职能定位,合理界定管理机构与地方职能部门职责边界。探索开展部分领域改革先行先试。
四、明确职责分工
区政府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区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做好规划实施的协调落实工作。各街道镇、园区、各部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把实施“十四五”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广大干部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勇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高峰。
五、完善规划体系
建立健全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坚持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在约束性指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生态环保、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民生、风险防控等方面保持协同一致。积极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浓厚氛围。
六、健全实施机制
围绕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和问题,各街道镇、园区和区直有关部门要制定改进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路径,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建立年度计划与五年规划有效衔接机制,分时分级分部门制定目标任务,强化刚性约束,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七、加强监督考评
把“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目标和任务纳入各街道镇、园区及区直有关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开展对规划指标、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跟踪监测,进行中期评估、年度总结,强化动态管理,提高规划实施成效。积极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