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2004346682K/2020-10549 文件类别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文号 泰山政发〔2020〕6号
有效性 有效 成文日期 2020-07-28
泰山政发〔2020〕6号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山区推进全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20-07-28 信息来源: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策解读链接: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关于《泰山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的解读

政策PDF下载:泰山政发〔2020〕6号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山区推进全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泰山政发〔2020〕6号

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泰山区推进全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直有关部门:

《泰山区推进全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

2020年7月28日


泰山区推进全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泰山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根据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和泰安市《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20〕7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部署,坚持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这一发展主线,以服务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产教深度融合、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密切对接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总体思路

以此次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契机,坚持“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培养目标,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创新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加速发展,推动学校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革新, 打造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更好服务高水平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

——夯实职教基础。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把提高职业技术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深度融合,培养拥有较强生产技能和服务技能的劳动者,同时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为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都能实现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阶梯。

——培育办学特色。以特色名校建设为抓手,实施品牌专业带动、专业群建设、学前教育专业+高质量幼儿园建设三大战略,加快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提高专业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开拓软件与信息化专业校院合作新模式,对接泰山区人工智能示范区建设,高起点打造专业建设品牌。

——深化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紧跟区域行业企业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劳动者。

——创新办学理念。把改革创新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推进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完善职业院校治理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三、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

(一)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山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全面落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职业学校党的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领导和促进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二)强化政府统筹工作机制。落实政府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的统筹、指导、协调作用,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规划、政策实施、体制创新等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按照“一县一案”“一校一案”的原则,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严格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三)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经费长效稳定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在足额拨付的基础上,公办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到2022年逐步提高到3200元。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向社会公开使用情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设专业实训室建设和教学楼、食堂、宿舍的升级改造项目,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水平。

(四)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以适应产业和就业需求为导向,推进政府职能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转变,制定落实学校五项办学自主权政策措施,由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在相应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行事后备案。落实学校 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核拨财政经费。支持职业学校引进各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业界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可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制定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引进高层次人才措施。落实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规定。大力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可按规定在目录外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培养紧缺急需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五)巩固提高中职办学水平。按照“确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的要求,逐年提高中职教育办学规模,确保职普比大体相当。在课程类型、教育服务、教育对象等方面增强中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不断满足群众对高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强化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就业导向教育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生坚持“宽进、严教、优出”的原则,切实提升学习者的就业能力,促进有就业意愿的学习者顺利过渡到劳动力市场。加强普职融通及中职教育与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衔接,为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都能实现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阶梯。发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六)强化职教社会培训功能。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调研企业职工培训需求,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能提升。积极与人社、民政、农业、妇联等相关部门对接,主动承担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定向开展在校学生技能鉴定培训,联合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和职业体验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支持职业学校开展社会培训,创新培训补贴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开展社会培训的积极性。落实职业学校开展培训的激励政策,培训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在原总量基础上及时核增所需绩效工资总量,在内部分配时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允许职业学校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

(七)创建优质特色中职名校。深入实施中职学校水平提升工程,引导学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按照“做强、做精、做优”的要求,推动学校加快发展步伐,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教育内涵,打造职业教育新样本,将文化中专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精致校园,以信息化引领的智慧校园,以品牌专业带动的技能校园,以升学为重点的职教高考校园。加强品牌专业建设的统筹规划,2020年完成学前教育省级品牌专业的验收工作, 2021年完成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省级品牌建设的申报,2022年完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市级品牌申报立项,并争取通过验收。坚持产教融合促发展,遵循“社会调研—企业咨询—行业共建—高校合作—企业检验”模式,走与名企、名高校(研究所)的强强联合道路,使专业建设高度契合地方的产业需求,快速提高专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具有较大规模、专业各具特色、有效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进一步促进学校形成科学的办学理念,建设优良的育人环境。

(八)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结构。对接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群布局需要,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设置变革的驱动和调控机制。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专业,增设软件与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方向)、幼儿保育、航空服务等专业,建设计算机、学前教育和现代旅游服务三个专业群,促进专业群内各专业在师资、教育教学、实训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打造品牌专业。健全人力资源统计、市场预测、供求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与区域经济、行业产业结构实现完全对接。

(九)创新职业教育育人机制。紧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行动,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让职业教育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完善“德技并修”优秀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省教学指导方案落地。启动“三教”改革攻坚战,完善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分三年完成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全员达标活动。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建设10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微课联盟。推进“课堂革命”,推动学校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课程标准,评选20个“匠心育人”特色示范课堂、特色技能课堂、特色信息化课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技能培养,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以赛促教,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竞赛。把握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向,积极搭建中职升学深造平台,扩大春季高考规模,让更多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升学愿望。

(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实训,完善现有专业的实训室配套,加快新设专业的实训室建设,逐步推进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学前教育产教研一体化建设,建设高标准股份制幼儿园,实现校企资源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教融合模式,整体推进学前教育和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研究、实习、就业等,把学前教育专业群做大做强。开拓软件与信息化(人工智能方向)专业校院合作新模式,与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在师资培训、教学指导、技术引领、课程开发体系等领域深度合作,开发建设适合中职教育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对接泰山区人工智能示范区建设,打造高起点、高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订单班”、“冠名班”等多种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抓好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政策、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抵免政策。

(十一)建设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改革教师招聘制度,招聘优秀专业人才,配足配齐师资。新进专业专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制定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制度,绩效工资水平最高可达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 5 倍。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教师根据相关规定取得的科技成果转让费,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控制,不作为调控基数。对学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对学校承担的培训任务,与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挂钩。落实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规定。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校企双主体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纳入其业绩考核评价,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实现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融合,打造 “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22年,学校“双师型”教师达75%以上。提升职业教育研究水平,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三年内建设10个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其教学引领、技术研究、技能训练等示范带动作用。

(十二)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鼓励企事业单位按规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激励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技术技能人才。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休疗养制度,定期组织休疗养活动。设定“泰山区首席技师”称号,遴选泰山区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享受省政府技能特殊津贴人员并给予相应奖励或津贴。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中,享受同等待遇。健全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用优秀成果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附件:

1.工作任务清单

2.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分管副区长、区教体局局长重点突破项目

3、泰山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附件1

工  作  任  务  清  单

序号

政  策  内  容

责任部门

完成时限

1

按照“一县一案”“一校一案”的原则,制定并指导学校制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区教体局

2020.7

2

把职业教育作为对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落实行业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区委组织部、区委教育工委、区教体局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2020.12

3

制定落实学校五项办学自主权的政策,由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在相应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行事后备案。大力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  

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教体局

2020.7

4

制定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业界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的政策。

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

2020.7

5

落实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核拨财政经费。

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教体局

2020.7

6

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最高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 倍。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教师根据相关规定取得的科技成果转让费,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控制,不作为调控基数。对学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对学校承担的培训任务,与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挂钩。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

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教体局

2022.12


序号

政   策   内   容

责任部门

完成时限

7

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纳入其业绩考核评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

区人社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教体局

2022.12

8

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在足额拨付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公办中职学校生均拨款,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向社会公开使用情况。支持学校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教体局

2022.12

9

逐年提高中职教育办学规模,确保职普比大体相当,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中职教育与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衔接。

区教体局

2022.12

10

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区人社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等

2020.12

11

创建优质特色中职名校,深入实施中职学校水平提升工程,引导学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区教体局

2022.12

12

对接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群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设置变革的驱动和调控机制。健全人力资源统计、市场预测、供求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与区域经济、行业产业结构实现完全对接。

区人社局、区教体局

2022.12

13

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行动,启动“三教”改革攻坚战,完善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分三年完成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全员达标活动。建设10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微课联盟。推进“课堂革命”,推动学校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课程标准,评选20个“匠心育人”特色示范课堂、特色技能课堂、特色信息化课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区教体局

2022.12


序号

政   策   内   容

责任部门

完成时限

14

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进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抓好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政策、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税务局、区工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区教体局

2022.12

15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实现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融合,打造 “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22年,学校“双师型”教师达75%以上。

区教体局

2022.12

16

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三年内建设10个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

区教体局

2022.12

17

把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与教师在职培养结合起来,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校企双主体的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区教体局

2022.12

18

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休疗养制度。设定泰安市首席技师称号,遴选市级突出贡献技师并给予相应奖励或津贴。

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区财政局

2022.12

19

清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中,享受同等待遇。

区人社局

2022.12


附件2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重点突破项目


一、项目名称

落实中职学校五项办学自主权

二、内容措施

以适应产业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在管理体制、专业设置、教师待遇、职称评聘、校企合作、教师招聘等方面,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由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在相应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行事后备案。大力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可按规定在目录外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培养紧缺急需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强化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提早研判,做好预案;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责任部门:区编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教体局)

三、完成时限

2022年

四、责任人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王冠祥


分管副区长重点突破项目


一、项目名称

实施软件与信息化(人工智能方向)专业产教研融合发展。

二、内容措施

开展校院合作,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将在师资培训、教学指导、技术引领、课程开发体系等领域深度合作,开发适合中职教育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对接泰山区人工智能示范区建设,与人工智能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整合学校、研究院、企业等三方资源,组建职教集团,建立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合作模式,把人工智能专业做大做强。科学规划项目建设进度,2020年完成项目考察学习,并与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签订校院合作协议,开展师资培训,制定课程规划;2021年实施课程体系建设、建设高标准的实训室;2022年对接市、区人工智能企业,学校、研究院、企业三方合作,组建职教集团。(责任部门:区发改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完成时限

2022年

四、责任人

区政府副区长  黄涛


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重点突破项目


一、项目名称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

二、内容措施

紧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让职业教育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启动“三教”改革攻坚战,完善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分三年完成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全员达标活动。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建设10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微课联盟。评选20个“匠心育人”特色示范课堂、特色技能课堂、特色信息化课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完成时限

2022年

四、责任人

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正伟


附件3

泰山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一、规模与布局

指      标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

33:67

35:65

37:64

40:60

中职学校数量(所)

1

1

1

1

其中,综合性中职学校数量(所)

1

1

1

1

其中,特色中职学校数量(所)





中职学校校均在校生规模(人)

1181

1329

1666

2000

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中职学校数量(所)





高职院校接收中职毕业生数(人)






二、专业布局

产业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开设

专业

专业

点数

学生数

开设

专业

专业

点数

学生数

开设

专业

专业

点数

学生数

开设

专业

专业

点数

学生数

产业

逐一列出专业名称

各专业点数之和

各专业点学生数之和

逐一列出专业名称

各专业点数之和

各专业点学生数之和

逐一列出专业名称

各专业点数之和

各专业点学生数之和

逐一列出专业名称

各专业点数之和

各专业点学生数之和

新一代信息技术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1

230

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

2

330

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

2

447

1.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

2

540

精品旅游

旅游

服务与管理

1

130

1.旅游服务与管理

2.航空服务

2

235

1.旅游服务与管理

2.航空服务

2

353

1.旅游服务与管理

2.航空服务

2

420

现代金融服务

会计

电算化

1

138

会计电算化

1

184

会计

电算化

1

239

会计

电算化

1

270

其他重点产业1

学前

教育

1

417

1.学前教育

2.幼儿保育

2

364

1. 学前

教育

2. 幼儿

保育

2

397

1. 学前

教育

2. 幼儿

保育

2

510

其他重点产业2

电子商务专业

1

178

电子商务专业

1

216

电子商务专业

1

230

电子商务专业

1

260

……














三、师资队伍

指       标

现有基础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职业院校招聘教师数

0

18

22

22

其中,招聘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数

0

4

5

5

其中,招聘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

0

9

10

10

中职学校生师比(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

16.6/1

15/1

15/1

15/1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数/专业课教师总数)

62%

65%

70%

75%

职业院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人)

6

7

9

10

四、实训基地

指      标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校内实训基地(个)

22

26

31

37

校内实训基地工位数(个)

807

987

1212

1482

校内实训基地生均工位数(个)

0.68

0.74

0.73

0.74

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仪器总值(万元)

1696.45

1901

2246

2716

校内生均实习实训设备仪器值(万元)

1.436

1.43

1.34

1.358


五、经费投入

指      标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万元)

1420.8377

2080

2391

2638

市本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万元)

30




县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万元)

1390.8377

2080

2391

2638

省市共建职业院校经费投入(万元)





中职教育吸引社会力量经费总投入(万元)





中职财政投入总额(万元)

1420.8377

2080

2391

2638

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万元)

0.3

0.305

0.31

0.32

中职公用经费拨款总额(万元)

406

375

446

568


六、社会培训

指      标

现有基础(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培训规模(人日)

2910

10000

42000

64000

培训规模与全日制在校生比例

2:25

7:50

17:50

18:50

承担补贴性培训规模(人日)

2910

4800

20000

30000

培训到款额(万元)

5.8

12

36

48

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去产能分流职工、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培训规模(人日)


800

6000

6000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监委,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


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28日印发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