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2494290916J/2025-0276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有效性

《关于解决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晾晒的建议》提案的答复(区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58号)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朱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粮食晾晒问题的提案》已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关注与深入思考,您的提案精准指出了当前农业经营主体在粮食晾晒环节面临的痛点、弱点和短板,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经认真研究,结合我区工作实际,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泰山区农业农村局和农机发展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扎实做好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全程化”服务和“送科技送技术下乡”等工作,立足技术培训到位、服务措施有效。截止2024年底,泰山区在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187台,其中拖拉机126台、联合收割机61台。耕整地、播种等配套机械200余台(套),新注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76台,检审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246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7.7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93.02%,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全面机械化。连续26年无重大以上责任事故发生。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区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然而,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传统晾晒方式存在效率低、受自然条件制约大、极易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产后收益和储存安全。为提升农产品产后处理能力,降低因晾晒不及时造成的损失,加快推进烘干能力建设势在必行。这不仅是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2024年,泰山区种植小麦、玉米总产量达9.98万吨(小麦4.49万吨、玉米5.49万吨),同比增幅均超12%。目前辖区内仅徂徕镇东埠前村配备1台大型粮食烘干机,单日最大处理能力为50吨。  

二、烘干能力现状分析

(一)泰山区烘干能力布局单一,现有烘干设备集中于徂徕镇东埠前村,覆盖范围有限,仅徂徕镇都难以全部辐射,尤其是该镇南部及西部偏远村居无配套服务设施,设备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单台设备日处理量仅50吨,按全年作业30日估算,年处理能力约1500吨,仅占徂徕镇粮食总产量的6.5%,远低于实际需求。收获高峰期易因烘干滞后导致粮食积压、霉变风险。但现有设备服务能力停滞,供需缺口大。  

(二)购置现代化粮食烘干设备(如循环式烘干机、低温真空烘干机)成本高昂,单台设备价格从几十万到数百万元不等,加上配套的厂房建设、输送设备、除尘系统等,资金需求巨大,对企业和农户而言难以独立承担且融资渠道窄,基层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低,缺乏有效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因粮食烘干项目回报周期长、收益不稳定,投资意愿不足,导致资金缺口难以填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烘干能力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受农产品收获季节集中等因素影响,烘干设备在农忙季节使用频率高,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而在非收获季节,设备闲置时间较长,导致设备利用率不均衡,运营成本增加。

(四)土地资源受限,用地审批难。新建烘干厂房需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用地标准,但农村土地多为耕地或集体用地,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流程复杂、难度大,部分项目因用地问题无法推进。理想的烘干场地需交通便利、靠近粮源,但此类地块往往竞争激烈,且易受周边居民对噪音、粉尘污染担忧的影响,协调难度大。能源供应不稳定,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不足,在烘干高峰期易出现限电、停电现象,影响烘干作业连续性;生物质燃料供应受季节、地域限制,难以保障稳定供应。能源成本攀升,以天然气、燃油为燃料的烘干设备,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大,成本持续上涨。新能源虽节能环保,但配套设施建设成本高,进一步加重经营负担.

(五)泰山区处镇基本为市中区,主要粮食产自徂徕。天宝、化马弯、邱家店等处镇。建造大型粮食晾晒场地建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合适的土地资源紧张,既要考虑交通便利、靠近产区,又要符合土地规划,避免占用耕地等问题,导致可选地址有限。大规模的连片土地难以获取。场地平整、地面硬化、配套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包括购买设备、材料以及支付人工等费用。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补贴和企业自筹,缺口很大,后续的维护和升级资金也难以保障。晾晒后的粮食需要及时储存,若仓储设施不完善,会导致粮食受潮、霉变等问题。如晾晒场地与交通干线连接道距离远或者路状况差,运输效率低,增加了粮食运输成本和损耗。在场地建设和粮食晾晒过程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导致场地建设不合理,晾晒方法不当,会影响粮食晾晒效果。而粮食存储主要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根据国家储备总体发展规划,统一负责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拟订国家储备基础设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粮食质量安全和原粮卫生的监督管理。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储备,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省级层面承担着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对应的职责,负责具体落实粮食存储的各项工作,包括省级储备粮管理、粮食流通行业管理等。农业农村部门仅主要负责粮食生产的指导和监督,只能协调,建造大型粮食晾晒场地困难诸多。

(六)粮食烘干机收回成本时间一般在2-5年左右,大型设备收回成本时间相对会更长。成本的回收与能耗、人工、设备维修、粮食价格关系至大,一台中等规模、价格约10万元的粮食烘干机,在粮食产量较大的地区,每年烘干粮食500吨左右,每吨烘干收费80元,扣除运营成本后,年净利润约3 - 5万元,大约2 - 3年可收回成本。结合我区实际,可能需要4 - 5年甚至更久才能收回成本。泰山区年产小麦约4.49万吨,通常情况下,不同型号和规格的烘干机,其烘干能力有所不同。以常见的每小时烘干量10 - 20吨为例,一台烘干机烘干4.49万吨小麦125天,类比,10台设备仅需10天左右就可以全部烘干完成。抛去自然风干,实际需要烘干仅一半或者更少。因烘干服务的收费标准较高,老百姓觉得不划算。长期以来习惯了自然晾晒粮食,这种方式无需额外成本,且操作简单。自然晾晒的粮食品质更好,更符合传统的储存和加工要求。农户家中没有足够的空间,且集中烘干的场所可能距离较远,使用起来不方便。更担心烘干设备不能均匀烘干粮食,导致部分粮食烘干过度,影响口感和品质,或担心烘干后的粮食水分控制不好,不利于长期储存。导致烘干设备购买少,对粮食进行烘干的人更少。

三、下一步工作

针对目前我区粮食烘干建设现存困难,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服务中心力争从资金、土地、能源、技术、人才、政策等多维度协同发力,真正解决烘干中心建设的各项问题。

(一)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积极申报各项财政专项补贴,重点向智能化、节能环保型烘干设备倾斜;探索设立粮食烘干建设专项资金,对符合标准的项目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

(二)协调金融机构对粮食烘干建设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烘干设施建设与运营,通过特许经营、收益分成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

(三)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粮食烘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审批;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粮食烘干建设的细则,降低用地成本。

(四)强化技术支撑,提升烘干装备水平。倾斜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的粮食烘干设备补贴范围。联合科研院校、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发适合不同粮食作物、不同规模经营主体需求的烘干设备,推动烘干设备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气象信息共享机制,为农业经营主体科学选择晾晒、烘干时机提供精准服务。

(五)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主体应用能力。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村镇宣传栏、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宣传粮食晾晒、烘干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模式,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经营主体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操作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专业人才。

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粮食晾晒难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如您对以上回复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许诚        联系电话:0538-8206438

泰山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9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度导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