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20043464121/2025-0087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区交通运输局 | 组配分类 | 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泰安市泰山区交通运输局2024年度法治建设情况报告
浏览次数: | 信息来源:区交通运输局 | 更新时间:2025-01-15 |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法治建设方面
1、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全力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创建。切实履行部门法治政府建设职责,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列入年度首要工作任务和“一把手”工程,积极参与法治示范区创建活动,健全和调整局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执法机构、中心、科室协同配合、全体执法人员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其次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八五”普法规划重点普法内容,列入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清单。每周五下午为全局集体学习时间。全年组织专题法治会议4次,专题述法1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4次,主题党日59次,党课15次,专题执法培训7次,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和全体执法人员参与不低于60学时的网上学法2次,组织领导干部和法治人员观看网上庭审2次,部门负责人参与现场庭审1次。
2、推动行政行为规范化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1)在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中,坚持决策科学化。凡重大交通行政决策,均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面科学论证行政决策和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坚持决策法治化。加强合法性审查,充分利用法律顾问的作用,对重大决策性事务的风险和法律保障等问题提供合法性、可行性法律依据和对策措施,严格把好合法性审查关;坚持决策民主化。凡是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必须经党组会议或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后,按程序进行,杜绝违法违规的行政决策、决定出台。
(2)继续在交通运输领域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 监管”、“信用监管”,严格执行企业宁静日制度,涉企检查事项清单制度,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在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上扎实有效地推进“信用分级分类”应用工作,在交通运输领域推行“信易+”场景应用,不断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局属各单位以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设施工、道路运输安全以及社会公众投诉较多等关键领域和重要事项为重点,依法对被抽查市场主体实施检查,杜绝了执法随意性、和检查扰企现象的发生,对随机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及时进行查处,并及时进行公示。全年组织双随机抽查、日常检查、重点检查421次;职责覆盖率100%。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培训、安全培训两次,指导被处罚企业进行信用修复10次。
(3)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健全执法制度。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和自由裁量标准,确保每个处罚案件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通信防护装备,对执法活动进行全过程记录;积极推行网上办案,所有案件均上网操作,结案案件上传信用中国,确保了阳光执法、廉洁执法、公正执法。全年共查处违法违规车辆318辆,罚款145万余元。
(二)大项目建设方面
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大力推进济枣高铁建设,泰山区段23.74公里,涉及苗木地1298户1225.1亩、住宅300户、其他房屋177户、坟墓997座的征地拆迁任务已完成九成,桩基、承台、墩身、箱梁及泰安东站路基变径桩等分部工程建设都超额完成节点任务;主动靠前服务,积极配合推进S31泰新高速徂徕枢纽至新泰枢纽改扩建工程泰山区段19.385公里土地组卷工作;强化沟通协调,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泰山区段顺利完工。四是农村公路建设管养深入实施。今年完成了新改建农村公路40公里,完成投资4000万元,完成对上争取资金1161万元。实施重要县道泰新路分段改造工程,目前崇文路路段、明堂河至博阳路段北侧已完工并放开通行,明堂河至博阳路段南侧路面已完工,正在完善交通标志,近期将放开通行,完成投资约1000万元。
(三)推动案前调解,将行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了行政诉讼零发生。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前置的作用,将行政调解委员会、新业态法律顾问援助工作站联络人、联系电话设在交通行政处罚、政务大厅交通窗口明显位置,为行政相对人第一时间提供法律援助。工作中,建立并执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制度,执法人员坚持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特殊时期排查相结合,建立不稳定因素排查台账,根据职能明确责任人,对每起矛盾问题进行化解,对12345信访投诉举报信息,安排专人进行登记和回访,对来电人个人信息做到保密,积极对接达使诉求双方都能达到接受的平衡点。迅速化解纠纷。全年行政复议案件3起,行政诉讼0起,未发生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四)深化普法依法治理,深入推进法治入户
按照普法“两单一表”精准实施普法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网上学法60学时,部门负责人组织参加庭审1次、观看网上庭审2次。利用时间节点,主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联合多部门开展送法进企业、道路运输企业信用约谈、信用修复培训、推广“信易+驾驶员培训”、“信易+机动车维修”信用场景应用,多渠道普法、送法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年在省、市、区级新闻媒体上发布新闻稿71篇,新闻发布会1次,融媒体采访1次;借助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以案释法,制作的“以案释法”微视频《运营(赢)》获得省厅2024年度“以案释法”微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并被推荐至交通运输部。
(五)政务服务方面
按照上级精神要求,在交通运输放管服领域,优化审批流程,强化执法监管、畅通诉求渠道。严格执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减证便民”“网上办理”“一窗办理”“电子证照”“信易 行政审批”等便民服务措施,局驻政务大厅交通窗口实行信用承诺和容缺受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水平,特别是落实国务院、省、市、区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中,通过局长走流程、公布监督电话、加强督导和调度,以群众视角摸清交通运输行政审批的痛点、堵点、难点,找准广大货运从业人员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交运窗口服务提质增效。2024年局驻政务大厅交通窗口通过实行信用承诺和容缺受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水平,全年共制发新增道路运输电子证照893个,新增和更新电子证照共4356个,开办道路货运企业“一件事”道路运输证线下办理183个,线上办理56个。
二、亮点工作
(一)交通运输领域“信用联合惩戒”典型经验:与发改、法院、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交警部门建立信用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出台《道路运输领域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文件。对行业监管中发现道路运输市场主体经营场地变更未备案、企业法人或联系人失联、所属车辆严重脱审、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严重超期的立案调查,并在运政系统中锁定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列入道路运输市场主体黑名单,并启动联合惩戒机制。向市场监管部门、发改部门提报企业风险函,将该企业列入市场监管部门异常名录库。联合多部门对失信企业开展约谈,举行信用修复培训会、开展信用修复现场指导,积极协助市场主体进行修复,对严重失信不能修复的黑名单企业,强制退出市场。
2024年1月省级“信用交通县”典型示范单位。2024年12月泰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课题。
(二)拓展普法宣传覆盖面,打造说理式执法新路径:一是落实普法机制保障,助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把普法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落实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三到位。二是优化普法宣传方式,服务全区中心大局,创新“三个结合”,优化普法方式,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法治宣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三是扩充宣传载体,提升普法宣传质效,采取点面结合、线上线下矩阵式的普法宣传模式,有力提升了普法质效。制作的“以案释法”微视频《运营(赢)》获得省厅2024年度“以案释法”微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并被推荐至交通运输部。
拍摄的以案释法微视频“运营(赢)”获得2024年全省以案释法微视频大赛优秀奖,作为被推荐至交通运输部。
三、存在问题
(一)面对新业态,网络货运、网约车等监管上法律滞后,信息化手段不足。“三项制度”实施以来,虽然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备了一定的执法记录仪和对讲机,但是受资金限制,新式取证设备采购无法完成,一线执法取证手段跟不上执法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面对新业态从业人群的几何倍增长,法律法规滞后,监管上存在被动。
(二)部门间职责边界需要进一步厘清。在行业监管中由于存在部门职能交叉,边界模糊,对监管带来更大的挑战。特别是12345转办纠纷工单涉及多部门,单靠一个部门无法有效解决。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加强行业风险摸排和预判,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及从业群体社会稳定工作。
(三)加强行业跨部门联合监管的力度,将信用监管向深入推进,继续做好信用分级分类和信易 综合场景应用工作,对严重失信市场主体开展多部门联合惩戒。
(四)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开展行政行为风险和职业技能教育,做好执法证件年审工作。
(五)做好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六)继续做好“八五”普法工作,在新闻宣传、以案释法、新媒体传播方面力争突破。
泰安市泰山区交通运输局
202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