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2004346682K/2024-066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山区人民政府 | 组配分类 | 专家解读 |
(专家解读)《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泰山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浏览次数: | 信息来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更新时间:2024-09-16 |
专家介绍:王飞,男,现任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城市勘测事业部副部长,水工环地质工程师、测绘工程师,在对文物保护单位定点卡边、两线勘测、数据采集、技术绘图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擅长RTK测量、无人机航拍及影像处理、绘制文物平面示意图等专业技术。
4月30日,泰山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泰山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近日有幸邀请到参与本次全区文物普查工作的专家王飞对此项政策进行解读。
王飞表示,泰山区是泰安市委、市政府驻地,总面积650平方公里,总人口96.1万,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2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20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是“全省文物重点县”“山东省文物大县”,此次“四普”工作对于泰山区来说是摸清文物家底、增加新发现文物数量的机遇。
问:本次“四普”任务有哪些?
王飞:普查任务包括八项:
一是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复查。
二是对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开展调查。
三是依法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登记和公布。
四是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健全名录公布体系。
五是开展普查成果汇总。
六是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并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共享。
七是培养锻炼专业人员,建强文物保护队伍。
八是开展普查宣传,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问:请问本次“四普”的工作亮点都有什么?
王飞:此次“四普”最大的亮点就是科技与“四普”融合。
一方面,利用采集终端现场采集数据、RTK测量等流程,确保复查规范化、程序化保险无误。另一方面,采用影像处理、文物图纸和矢量整理、数据填报、资料存档等手段,参照三普数据及时补正,及时完善6大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新发现登记表,环环相扣、步步验证,随时做好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完整性、精准度保险无误。同时借助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手持数据采集系统和激光测距仪等先进设备,对文物进行高精度测量,建立详细的三维模型,结合虚拟技术,实现文物的全景展示和交互体验。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精确采集文物本体及附属文物的地理坐标,为保护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问:现在处于“四普”的实地调查阶段,请问当前进展如何?
王飞:根据省里的要求,今年要完成实地调查阶段总任务的60%。目前来看,泰山区的文物普查进度已经超额完成省里部署的任务。在129处复查文物中,93处位于偏远乡镇、山区。普查队按照“先城区后乡镇、先古建后遗址”思路,高效完成一般文物复查后,集中攻坚山乡文物复查,翻山越岭、深入乡野,白天实地调查、晚上汇总梳理,目前完成98处文物复查,复查率76%。走访过程中,坚持“社区村走访全覆盖、集中座谈全覆盖、核查文物线索全覆盖”,制作联络表、线索调查表、明白纸,目前已走访社区村313个、完成率94.2%,召开座谈会313次,发放明白纸3000余份,走访群众2800余人,新发现文物线索30个、完成率88.2%。
问:本次“四普”的意义是什么?
王飞:一是能够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普查有助于发现和保护那些面临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以及城市化进程威胁的文物。通过普查,可以及时发现处于濒危状态的文物,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损害。
二是有助于学术研。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普查所获取的大量数据和资料为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深入挖掘历史的真相,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填补历史研究中的空白。
三是利好文化旅游发展。丰富的文物资源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名片。通过普查和合理的宣传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带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增强文物保护与利用。文物普查是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有助于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电话解答咨询:0538-5361163
现场解答咨询:泰山区文旅局,地址:唐王街111号泰山区文化大厦6楼612室
相关文件:泰山政字〔2024〕5号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泰山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