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2004346439Q/2024-039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泰山分局 | 组配分类 | 措施及进展 |
泰山区“三统筹” 开创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
浏览次数: |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泰山分局 | 更新时间:2024-07-05 |
泰山区坚定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做到“三个结合”,持续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统筹“整体+局部”,强化全域管理。一是局部点穴祛顽疾,精准施治解难题。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生态环境状况,遵循“北治水,中治气,南治土”治理基本思路,对北部加大泰前、上高等街道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置,黄前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维护工作,对中部各社区村开展秋冬季高污染燃料清查,对南岱庙、邱家店、省庄等街道镇9个污染地块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和修复工作,聚焦局部重点突出问题,补齐最大治理短板。二是着眼全局提质量,内外协同稳增长。深入贯彻“两山”理念,以点带面推进全局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地表水省控断面月均达三类水标准,“千吨万人”地下饮用水源地,96处地下水井水质保持三类水;大气环境质量反弹幅度显著减小,PM2.5浓度同比改善9.1%,PM10浓度同比改善14.2%,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6%,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5.8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同时绿色转型加速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持续下降,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9家,增速96.67%,新增1个省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区高水平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局性成果显著。
统筹“治标+治本”,环境持续提升。一是强化污水治理。累计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改造1158米,污水管道改建1232.57米,新建1600余米,污水管道非开挖清淤72.5公里。加快15个城中村、520个老旧小区生活污水改造,目前60个村已开工治理,11个村已完工,污水收集率提升至92%以上。清理薄弱村垃圾数量1500余吨,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4万吨,整治农村闲置废弃房屋、墙体等13处,清理塑料垃圾6.325吨。二是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完成124家企业排查,其中96家完成过滤棉、活性炭更换。完成188家涉VOCs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情况,38家工业涂装企业中已有27家实现全部或部分替代,26家包装印刷企业中已有21家实现全部或部分替代。加快推进城中村天然气改造工作,目前1565户居民已通气,3567户正在施工,1826户已签订协议或制定方案。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484台,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9家,对1家检验检测机构停线处理;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开展土壤污染治理。盯紧6类行业9个污染地块详调、修复进展,对23家铸造企业实施三个一批改造计划,关停2家企业,完成3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原辅材料升级。 统筹“当前+长远”,推进可持续发展。一是树牢“点线面”治理思路,加快当下生态问题修复。坚持修山、治污、增绿、整地、扩湿并举,按照“点线面”生态修复思路,以4大国控空气站点,12处农村污水处理站,3大污水处理厂为关键点,盯紧数据变化,做好数据预警。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泰城水域治理“一张网”为3大核心面,大幅改善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近年来,泰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突出,划定耕地保护目标16866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9082亩,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5499亩,新增造林20.8万亩,新增耕地4362.8公顷,为乡村振兴打好生态优势总基调。二是加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紧抓绿色低碳先行区建设机遇,逐步在全社会树立“生态优势即为经济优势”理念。今年成功申请1个省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实施现代食品产业园等120余个项目,大力推动泰山茶等6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围绕全区70余家工业涂装、印刷类重点行业推进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高标准建设双碳高端制造、国星宇航等生态园区。加快推进农高区EOD项目入中央库,策划实施“两镇一乡一片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等EOD项目,坚持生态赋能绿色产业,提前谋划部署全链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