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2494290916J/2024-0628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关于提升供销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的答复(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32号)
浏览次数: | 发布日期:2024-07-16 | 信息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
江安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供销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泰山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精品农业”战略,充分利用泰山区有限的土地资源,重点培育了泰山茶、苗木花卉、生态奶业、有机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泰山亚细亚”蔬菜、“津口”女儿茶、“亚奥特”乳业、“宝来利来及图”益生素、泰山大红石榴、泰仙寿娃桃、泰山螭霖鱼、泰山板栗、泰山核桃、泰山煎饼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截止目前,泰山区现有知名农产品品牌8个,其中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1个—泰山茶,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牌4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3个,泰山区正筹划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泰品美”。将农产品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全区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明星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品牌建设基本情况
(一)强化职能,为农业品牌创建营造良好环境。成立专门机构,认真制定了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规划,督促有关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各类经纪人和生产基地共同把培植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工作落到实处。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都要与农业品牌发展有机结合,并加大扶持力度。安排专项经费,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的有关单位、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申报使用绿色食品成功的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企业适当的奖励。
(二)加强协作,形成发展品牌农业的合力。发改、农业、财政、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科技、卫生防疫、金融等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尤其在税收、信贷、商标注册及各种管理费用收取上给予农业龙头企业一定的倾斜,为企业提供宽松环境,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将生产基地建立与各类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等项目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并予以重点支持。
(三)突出品牌战略,全力提升泰山茶知名度。实施“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营销管理策略,启动创建“泰品美”区域公用品牌,注册“津口”“那一叶”“儒桐”等茶叶商标17个,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10个,市级以上知名品牌达到6个,逐步叫响了“国山圣水、茶礼天下”品牌,泰山茶品牌评估价值达到37.52亿元。突出平台思维,依托沁园春物联网、小津口淘宝村等平台,筹备成立泰山茶产业联盟,积极搭建泰山茶交易平台,建设集气象监测、智能灌溉、土壤墒情、虫情防控、质量监管、产品交易等于一体的数字化茶园,实现茶产业全程智慧化。
(四)聚焦品牌建设,扩大产业影响力。我区已有50家企业及合作社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4个(“九洲丰园”牌速冻有机蔬菜、“亚奥特”牌牛奶制品、“津口”牌泰山女儿茶、“儒桐”牌女儿茶),“泰山绿茶”“泰山红茶”被认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泰山区突出品牌宣传,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泰品美”并首批授权25家企业使用。全市授权使用“泰好吃”的企业中泰山区占8家。协助山东(泰安)腾达文化有限公司,举办了2023中国(山东)团餐食材博览会暨现代食品产业博览会,为推动我区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通过品牌宣传擦亮泰山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泰山现代食品产业高地。
(五)现代农业产业优势突出,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泰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不断推进泰山茶标准化种植,把基地向茶叶种植优势区域北部山区集中,全面推进绿色防控全覆盖、无性系良种全覆盖,打造了中国最高纬度的万亩标准化茶园,2019年泰山茶被列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价值37.52亿元,全面叫响了“国山圣水 茶礼天下”泰山茶品牌。生态奶业,加快推进奶牛养殖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生态奶业科技提升、农业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年加工生产鲜奶能力达到30万吨。围绕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打造了山东亚奥特乳业、泰安亚细亚食品2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山东宝来利来等7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建设意识薄弱。我区一些乡村对“品牌”缺乏重视,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受阻,产业化发展慢。很多乡村有好的产业,但是却不懂得如何建设品牌,对品牌的影响忽视太过,总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产品好就行,实则是缺乏现代农业意识,忽视了品牌效应。再者他们对品牌的宣传度远远不够。如果没有良好的宣传,那产品产业只能活在乡村这一亩三分地,很难走出去,利润和市场通通受限,这样也会影响后续发展动力。
(二)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小。一是生产规模较小,加工能力不强。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仅有32家,数量较少,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占有量小。农业品牌规模散且相对较小,如泰山绿茶,10平方公里内几十个品牌,各自为政,还没有形成拳头,竞争力差。二是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产品仍以初加工为主,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三是品牌影响力小。我区特色品牌较少,除泰山啤酒、泰山白酒、亚奥特乳业等知名品牌外,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品牌带动效应还需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相对淡薄,受传统“酒香不怕巷子深”观念影响,产品市场知名度低。
(三)乡村品牌不突出。部分乡村没有建成属于自己的乡村品牌,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缺乏关键记忆点和有效宣传点,无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效应,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群体。
(四)市场开发程度低,缺乏品牌。泰山茶缺少整体宣传促销,在茶文化研究、产品品牌培育、市场开发茶旅融合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使得泰安的茶叶缺乏知名度和知名品牌。全区现有17个茶叶品牌,但除了津口、那一叶、沁园春、明堂泉、景满等品牌外,其他品牌均缺乏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
三、下一步打算
(一)坚持服务引导、提高能力。一是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积极宣传品牌建设的意义,引导和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他们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认识。二是对现有品牌农产品,搞好产品精细包装和广告策划,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和各级农展会、推介会、农产品节、招商会等各种展销会,大张旗鼓的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宣传向市场和用户推介泰山区品牌产品、知名企业,扩大品牌知名度。三是继续帮助企业解决“三品一标”认证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并组织进行培训,以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的安全监管。
(二)坚持标准实施、规范生产。在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基础上,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原则,采取引用、修订和制订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完善提高我区的农业标准体系。
(三)坚持安全监管、完善体系。健全完善生产经营档案管理体系,在茶叶、果品、蔬菜等生产基地实行田间生产登记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田间生产档案。按规定做好农业投入品的登记管理、生产审批、品种审定和技术标准备案行政许可管理工作,严禁未经登记审批的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
(四)坚持动员认证、加快步伐。强化农产品认证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促进全区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提升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现代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快速征收,积极动员区域内集中连片、已成规模的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帮助企业制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并监督实施,使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五)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品牌茶叶的宣传和推介力度,进一步扩大泰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区茶叶企业统一使用和宣传“泰山绿茶”地理标志标识和“五岳真行图”商标,着力打造“泰山绿茶”区域公共品牌;依托大泰山的人文、宗教和旅游资源,积极倡导“到泰安、登泰山、品泰山茶”、“饮泰山绿茶、品泰山文化”的理念,提升泰山茶的品牌价值,努力打造属于泰山自己的茶品牌,使其成为和日照绿茶、武夷大红袍、安化黑茶齐鸣的茶品牌,让泰山茶成为家喻户晓的区域茶叶品牌。重点扶持有创精品名牌前途的企业,力争在基地建设、加工工艺、品牌知名度上有新的突破,促进泰山茶产业的跨越发展。茶企与淘宝、京东、抖音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顺应“互联网+”浪潮,扩大销售渠道。
(六)培育好泰山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加大对泰山茶、生态奶、有机蔬菜产品高标准、高档次的策划、包装和推介,借助泰山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泰山文化,打响“国山圣水·茶礼天下”泰山茶品牌、“亚奥特乳业”生态奶业品牌、“九洲丰园”有机蔬菜品牌,要着力探索企业多元化发展机制,促进其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推动泰山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泰山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5日
联系人:李萍 电话:0538-62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