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20043466583/2024-037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司法局 组配分类 年度计划
有效性

泰安市泰山区司法局2024年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司法局 更新时间:2024-06-28

泰山区司法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泰山区司法局确定“1153”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工作深化落实年”为抓手,努力实现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便民法律服务体系、维护大局稳定“五个新提升”,强化队伍、机制、作风“三个保障”。以司法行政十大项目为牵引,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司法所、全省“八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全市法治建设考核争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坚持党建系统引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1.强化政治担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深化理想信念、政治机关意识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新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形式。认真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措施》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评估验收和宣传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办公室、政治处,各科室处所)

2.夯实党建基础。坚持“党建+”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党建与司法行政业务深度融合。开展“党内法规学思用”活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加强法律服务行业党委建设,开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主题活动,推进“一支部一品牌一工作法”,创建“1+N”品牌矩阵,积极争创基层党建示范点。责任单位:办公室、政治处、律师工作科,各科室处所)

3.巩固整改成果。抓实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整改到位,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工作项目化推进。把全局重点工作整合成4大类 10 大项目予以推进,落实方案,排出进度,明确责任,确保实现工作预期。坚持“工作深化落实年”贯穿始终,按照“遵规守纪、履职尽责、提质增效、创新争先”四个层次的工作要求。对标任务,加压奋进,推动和激励司法行政干部担当作为,全面实现价值取向。责任单位:办公室、政治处,各科室处所)

二、深化示范创建,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再提升

1.扭住全面依法治区这一根本。以国家级法治政府创建为载体,持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紧扣100项创建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模式,形成阶段指标汇总、问题综合分析、跟进指导改进的闭环管理推进体系,形成泰山区特色创建新模式,确保年底完成创建任务。同时,全力做好其他国家级、省级荣誉和现场会的争创工作,力争各项工作市内当第一、省内争一流、全国创典型。(责任单位:法治督察科、秘书科、法治调研科,各科室处所)

2.加大法治建设统筹推进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规划两纲要”及省市区配套方案措施,持续推动《法治山东建设指标体系》落实。健全区委依法治区办与司法行政机关一体运行制度,及时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委员会办公室会议和各协调小组会议。加强基层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建设,健全完善街道、镇、乡党(工)委法治建设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构建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责任单位:秘书科、法治督察科,各科室处所)

3.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评议工作方案》,深化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推动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活动,打造“一把手抓法治”工作品牌。实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全覆盖”工程,推动健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责任单位:秘书科、普法与依法治理科)

4.强化法治督察权威作用。实施“法治督察常态化运行”项目,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针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开展调研,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加强地方立法服务基地和立法联系点建设,拓宽基层群众参与立法渠道。加强对法治建设领域典型经验、创新做法总结提炼和宣传报道,汇编法治政府建设改革创新案例,展示改革成果,强化引领效应。(责任单位:法治督察科、法治调研科)

二、聚焦工作重点,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1.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制定并落实《营商环

境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配套措施,开展全面依法治区、法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主题宣传。牢固树立“当标杆、作表率”的首位意识,主动融入“11645”发展思路、“两地五区”目标任务,发挥律师专业团队作用,助推“决策依法、办事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落到实处。(责任单位:秘书科、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律师工作科)

2.推进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规。实施“合法性审查流程再造”项目,推进网上运行,进一步优化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会议纪要、常务会议题、重大合同协议等合法性审查标准、流程,推进合法性审查规范化正规化建设。创新“智库联审”模式,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队,发挥公职律师、法律顾问作用,努力解决法审力量不足问题,年底实现街道(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责任单位:备案审查科,各司法所)

3.持续深化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探索构建“1+N”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组织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通报共性问题,评选申报优秀案件。推进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开展执法标兵选树活动。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选聘执法监督特约“观察员”。充分发挥执法监督职能,落实“企业宁静日”、不罚免罚清单、告知承诺等举措,积极推动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督促区级执法机关对行政裁量权进行认领、公示,开展企业行政执法合规工作试点,全力服务于企业持续发展。(责任单位:行政执法监督科)

4.推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供给。对新注册市场主体“扶上马、送一程”,根据企业所需开展企业法治体检行动。积极参与企业合规审查,确保代位注销存量企业等措施更具实效。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积极引导律师、公证、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要素向生产端和企业端整合集聚,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工作模式,组建“保障重点项目调解服务团”,推进商事、商会调解工作,与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平台有机衔接,高效化解涉企纠纷,打造“一站式”法治体检品牌。责任单位:秘书科、律师工作科、公证与法律援助科、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

四、强化便民服务,全面护航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

1.构建“一刻钟法律服务圈”。持续加大区级、街道(镇、乡)、村社区级公共法律服务点软硬件建设,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下沉、均衡分布。及时为农民工、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全年办理法援案件超过2000件以上。探索“法援+”公证、仲裁、鉴定模式,扩展法律援助“复合”作用。开展司法鉴定质量建设年活动,加强仲裁协会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公证服务电子证照“无证明”社会化场景应用,拓宽服务范围、创新服务形式,年内业务量和收费总数增幅超过20%以上。(责任单位:公证与法律援助科、律师工作科、行政复议应诉科、泰山公证处)

2.持续抓实“八五”普法工作。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构建“常态学法、严格考法、深度研法、带头普法、规范用法、全面述法”的责任链条,实现“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闭环管理。拓展新媒体普法模式,推出“抖音。律师说”普法、《泰山法治》电视普法。推进“知心律师”进校园活动,分层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抓实国家工作人员(新提拔领导干部、新入职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和“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考法工作,切实提高“五人”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责任单位: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律师工作科)

3.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落地落实。全面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推动场所、人员、业务质效全部达标,推进诉前等3个调委会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化解矛盾的主渠道作用。实施“行政复议提质增效”项目,简易程序案件,办理时限从60天压缩至30天,组织开展行政复议案卷评查,全面规范和提升行政复议工作水平。健全行政复议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开展行政复议“入园区进企业”活动。动态跟踪行政诉讼案件的情况,健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常态化制度,推进府院联动、府检协作机制,及时高效化解行政诉讼案件,推进案结事了,确保败诉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责任单位:行政复议应诉科)

4.推动法律服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实施《泰山区法律服务行业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年)》,推进律师倍增、基层法律工作者提质、法治人才培育等六大计划落实落地,加大优质律所招引培育力度,年内争取金长虹、纵观、众成清泰3家律所完成纳统任务。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进行业自律,抓好律师、基层法律服务领域业务监管和执法工作,规范开展年度考核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办公室、政治处、律师工作科)

五、坚持底线意识,维护全区平安稳定大局

1.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加大对1174名刑释解矫人员、409名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员的管控力度,严格落实排查、走访和每月研判分析制度,持续探索“队建制”改革,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同联动,防止出现脱管、漏管问题发生。扎实开展安置帮教对象走访,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部门联动,最大限度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责任单位:社区矫正工作科、人民参与和法治促进科,各司法所)

2.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持续加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对行政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规范作用,指导区直相关部门单位建立行政调解委员会,推进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提高专职人民调解员数量素质,加强品牌调解室和个人调解室打造,争取全省行政调解现场会在我区召开。责任单位:人民参与和法治促进科,各司法所)

3.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新建祖徕、化马湾两个司法所,确保基层司法所阵地达标。打造社区矫正中心一处,并达到国家级标准水平,方便服务于边远乡镇、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开展“枫桥式司法所”创建和“助千企联万村”活动,年内推动新争创2-3个市级“枫桥式司法所”、1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完成人民陪审员选任,探索司法协理员制度,推动村社区源治理、乡镇汇治理、区融治理“三级”社会治理体系落实落地。责任单位:普法与依法治理科、人民参与和法治促进科、社区矫正工作科,各司法所)

六、强化三项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1.强化队伍保障。完善培训制度,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全系统“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成果大展示”活动。持续推进“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编制科室职责任务清单,持续优化司法行政职能设置。常态化做好年轻干部锻炼培养、选育管用,打造“薪火”品牌。加大典型选树和表彰奖励工作力度,开展队伍建设调研,积极申报省厅队伍建设“金牌案例”。责任单位:办公室、政治处,各科室处所)

2.强化机制保障。推行挂账销号制度,对确定的司法行政十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争创目标,全部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公示上墙,明确形象进度,牵头科室、责任领导。健全目标评价方案,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干部三个层次开展比武打擂、揭榜挂帅,重点比“所承担的工作在6个县市区排名、争创荣誉、对上争取资金、升规纳统、对外信息采用”等内容,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述职、半年考评闭环管理。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切实树立“以项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责任单位:办公室、政治处,各科室处所)

3. 强化作风保障。树牢“有解思维”,推行领导班子成员一线带班、包保联系司法所制度,破解发展难题。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集中开展纪律教育。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严格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组织“政治体检”。深入挖掘“遵规守纪、履职尽责、提质增效、创新争先”等方面典型案例,以现身说法、典型示范,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大力营造“比实绩、比奉献、比创新”的干事创业氛围。(责任单位:办公室、政治处,各科室处所)

深度导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