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20043463670/2024-0360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教育和体育局 组配分类 重点工作
有效性

泰安市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教育和体育局 更新时间:2024-06-26

2024年全区教育体育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区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锚定“当标杆、作表率,打造首善之区”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体育,按照“强措施,抓落实,守底线,求突破,促提升,获满意”总体要求,抓住教育和体育两条主线,聚焦党的建设、基础教育、队伍建设、教研科研、群众体育、底线工作及通力保障七个方面工作,重点落实32项具体任务,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以务实担当、唯旗必夺的精神镌写教体新篇章,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贡献力量。

一、聚焦党的建设,强化政治引领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党内法规,开展中小学党建引领提升行动,深入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一体推进划转学校、民办学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充实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机关党委)

 

2.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落实基层党建工作清单式管理制度,完善“第一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建工作压力传导机制。落实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制度,将党建工作纳入全区中小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督导评估,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完善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建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导向作用,提升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机关党委)

3.深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体育工作的系列讲话及重要论述。科学制定党员专题教育培训计划,建立三级联动教育培训体系。实施党支部书记党务、业务能力“双带头”工程,不断发挥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人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党员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双提升”工程,对教育系统党员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全员培训;实施党员、青年教师“双培养”工程,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把青年教师培养成党员。创新党员领航行动,强化党员示范引领。(机关党委)

4.抓好学校党建品牌创建。按照“项目化管理、品牌化建设、精品化发展”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把党建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充分挖掘学校党建文化内涵,力争打造省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1所、市级示范校5所、五星级党支部30个。(机关党委)

二、聚焦基础教育,强化优质均衡

5.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协同育人机制,细化课堂教学、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全员育人、家校协同、评价体系及长效机制9项主要任务,形成多方参与、联动配合的工作格局。强化家长学校和家委会两个阵地建设,打造全区家庭教育专家团队。创建第二批全环境育人实验区、规范校,打造泰山德育品牌。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整合科学教育课程资源,探索“学校+科学教育场馆(基地共建等创新模式,争创省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基础教育科)

6.加快推进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计划投入19536万元,完成上高街道小井小学保教楼、泰山区凤台学校附设幼儿园等6个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入2000万元,完成泰安六中、泰山实验中学等4处C级危房改造。计划投入1766万元,完成8个单位15项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中专迁建项目,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发展水平。积极争创“山东省中小学星级食堂”“山东省中小学校星级图书馆”“泰安市智慧校园”。(校建办、计财科、信息中心、安监科、职成教科)

7.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强化学校管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守住办学行为底线。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各项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落实“五个严禁”要求,规范落实课后服务及研学课程相关规定,不断提升课后服务及研学工作水平。持续开展办学行为督查工作,对违规行为实行定期通报和约谈制度。(基础教育科)

8.推进强校扩优行动。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创新教育集团(联盟)协作推进机制,新成立2—3个教育集团(联盟),加大集团内教师交流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和校际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推进强镇筑基提档升级行动,争创1个省级强镇筑基试点乡镇,重点打造泰前中学、泮河中学2所学校,提升优质教育覆盖面。统筹规划市属划转、徂汶景区移交学校教育资源,理顺教育管理体制,一体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交流融合力度,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科、人事科)

9.创新开展艺体系列活动落实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培育高水平学生社团,优化美育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互补互促机制,实现“班班有合唱团、校校有艺术团,一人一特长、一校一特色”。创新传统体育活动,推进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发展,继续开展全区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体卫艺)

10.强化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学生体育锻常态化。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继续开展中小学生体质抽测,力争全区中小学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90%、40%以上。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确保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逐年下降1%以上(体卫艺)

11.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严格执行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强化民办幼儿园年检管理,建立完善幼儿园质量监测制度,完善学前教育监管机制,对幼儿园办园条件、师资配备、保教质量等实施动态监管;继续完善健全各类幼儿园年度督导考核及退出机制,完善幼儿园收费巡查监管、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公示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学前教育科)

12.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落实省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公办幼儿园建设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持续提升公办率和普惠率。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落实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要求,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科)

13.打造育人为本职教质量体系。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技能训练,落实教师包保、“一生一策”,持续抓好职教高考工作,确保就业保障和职教高考质量,实现学生“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双提升。持续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打造高水平职教品牌专业,争创第一批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软件与信息服务,着力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职成教科)

14.强化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监管行动,充分发挥《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指导作用,强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引导家长使用监管平台购课缴费,做好预收费监管工作,保障学生家长合法权益。强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落实街道(镇、乡)教育党委(办公室)属地日常监管责任,实现校外培训监管从“行政管理”向“依法治理”转化,加快形成校外培训多元共治的新格局。(职成教科)

三、聚焦队伍建设,强化务实担当

15.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选聘力度,拟通过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委培师范生计划及人才回引等方式补充新教师200人;优化教师配置,深入推进教师交流,继续加大城乡、区域以及教育集团交流力度,计划交流教师200人。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开展“双培养”“大讲堂”“大比武”等系列活动,年内培养1000名骨干教师。采取“培训+教研+交流梯队培养模式,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辐射作用。倡树激励导向,发挥考核激励、评优树先、职称评聘及干部任用的“风向标”作用,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人事科、基础教育科、教科研中心)

16.加强优秀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选优配强学校班子,明确书记、校长工作职责,健全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三重一大”议事决策等工作机制,确保党组织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能作用。全力抓好后备干部人选培养,拓宽选人用人机制,选拔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人事科、机关党委)

1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压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严格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强化师德考核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规范师德考核机制以及师德投诉处置流程,在全区范围内认真开展好师德失范问题警示教育活动,对重大敏感的师德问题,建立完善预判处理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人事科)

四、聚焦教研科研,强化质量提升

18.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修订完善《泰山区中小学常规管理30条》《泰山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10条》和《泰山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评选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常规管理效能。继续深化“1+5+1”教学视导模式,构建“教研室+街道(镇、乡)+学校”三级联动常规管理模式。(教科研中心)

19.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发挥规模较大学校骨干教师多、研究能力强、条件保障好的优势,每学科评选23个教研基地,有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成果面向全区推广共享。结合规模较小学校实际,教科研中心牵头按照水平相当、就近方便原则成立若干教研共同体共同体学校基于教情学情,商定教研主题,轮流主办联合教研活动实现学校平等互助教师合作共赢。(教科研中心)

20.强化教研队伍建设。把教研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推行教研员蹲点驻校制度,每位教研员包保1—2所学校蹲点,深入学生、教师、课堂,全面参与学校教学工作,重点做好教学诊断、教研指导等工作。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每学科遴选35名业务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参与组织全区教研活动,强化校本教研,助力学校打造亮点和特色。(教科研中心)

21.强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继续开展“六个一百”评比活动,每学段评选100个优秀教学设计,100个优秀作业设计,100个优秀课件,100节优秀课堂实录,100节微课,100套单元达标检测题,以评促建,逐步构建起全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和优质学习资源库,构建全区教研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教科研中心)

五、聚焦群众体育,强化惠民便民

22.创新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区、街道(镇、乡)、社区(村)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加大全民健身工程设施投入和更新维护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社区家门口运动会、乡村体育四赛、体育展演活动,活动数量全市保二争一,形成“四季有赛、月月有赛、周周有赛”的浓厚健身氛围。(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23.筹划争取高水平赛事活动。争取承办省级以上赛事活动5项以上,举办泰山区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单项赛事6项。开展赛事活动品牌创建行动,重点打造“东岳太极拳”品牌及户外、水上、冰雪运动项目赛事品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24.持续提升体育政务服务水平。加大辖区内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单位、体育场馆监督检查,做好赛事活动赛前监管和赛中检查,确保场馆经营单位规范经营和赛事活动安全开展。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水平。加大体彩站点建设与管理,确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及指标。加强全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输送能力。持续推动潜优项目转化和弱势项目突破,优化运动项目布局和参赛队伍建设。(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六、聚焦底线工作,确保平安稳定

25.坚决守牢校园安全底线。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健全校园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全员化。加强师生安全教育,针对防欺凌、防溺水、道路交通安全、传染病防治等加大常识教育,持续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师生自我保护能力。巩固和提升校园安防“4个100%”,确保校园“人防”“技防”“物防”三落实。建立健全重大隐患监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通过开展联合检查、专项整治、日常排查、打非治违等工作,实现学校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总目标。(安监科、体卫艺)

26.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政治监督,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严格监督执纪问责。配合驻局纪检监察组工作,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在教体系统倡树敢闯的精神、勇创的劲头、实干的作风、清爽的环境。(人事科、机关党委)

27.牢牢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强化校园阵地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从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信息宣传等方面入手,不断抓牢意识形态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办好思政关键课程,提升宣传效益,持续推动教体系统意识形态专项督查问题整改,抵制和防御宗教进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关党委)

七、聚焦通力保障,强化高效服务

28.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和生均财政拨款制度落实到位。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编制教育预算,督促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确保重点项目支出足额及时到位。推进财务绩效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内部审核及内审监督力度。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特殊困难学生”等群体资助政策。(计财科、核算中心、资助中心)

29.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分类细化教育评价指标内容和方式,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督导机构建设,加强督学队伍建设,完善督导责任体系,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健全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科学合理设置教育督导责任区,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问题追踪复查、解决、问责机制,提高督导威慑力。(督导室)

30.营造平安有序考试环境。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规范》要求,加快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升级改造工作,加大装备投入,实现标准化考点功能提升。准确把握各类教育考试新变化、新要求,充分发挥区招生考试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切实提高教育考试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严格考务管理、试卷保密和考务人员培训,平稳有序做好中高考等考试组织工作,争创山东省招生考试先进单位。(招生考试中心)

31.提升教体领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党建带群建,促进工会、团委、妇委、少先队等群团活动与教育体育工作一体化融合发展。构建全区教体系统“大宣传”工作格局,宣传好泰山教体品牌,力争在省级报刊及新媒体平台发稿15篇以上。全力做好重要节点、重大活动信访维稳工作,杜绝到省访、进京访、群体访。精准研判舆情,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积极回复、落实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服务群众满意度,强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效能,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办公室、信访办、工会、团工委、妇委)

32.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继续实行“日常工作台账化管理,重点亮点工作项目化落实,攻坚任务专班化推进”工作机制。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包保督促机制和约谈问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措施和进度时限,强化考核,构建全方位、全流程闭环落实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办公室)

 

 

 

 

 


深度导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