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街道:从短板到样板,“汇治理”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泰山区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24-06-18

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地处泰城东部,总面积30.18平方公里,辖20个村、7个社区,人口近16万人。

上高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泰城发展东拓、新城区规划建设,街道随处可见老旧村庄、回迁楼房与林立高楼交错,企业众多、经营性活动频繁,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导致人口密集、结构复杂,随之而来出现新旧矛盾交织、利益诉求多元等种种情况,基层社会治理成为“一大难事”,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迫在眉睫。

2022年以来,上高街道党工委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有解思维,立足解决好“有事找谁说、有事谁来办、有事怎么办”三个治理难题,构建“1+7+N”工作机制,通过汇聚力量、会商研判、惠民服务、慧治评议“四汇举措”,探索实施“汇治理”模式,实现大事化小情、矛盾不上行,成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案例。

2023年10月,上高街道通过全省基层治理实验点结项验收,获得优秀等次。


党委搭台,构建基层治理新体系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将汇聚力量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力善治、聚力共治,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汇百姓心声。将服务重心前移,高标准打造500余平方米新时代社会治理中心,全覆盖建成27处网格驿站,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统一制作“三单一表”,即问题收集登记单、问题处理登记单、问题反馈登记单以及会商研判记录表,整合上级交办、网格排查、群众诉求、热点问题等事项,一中心受理、精准化调解、联动式解难,形成全链条受理化解模式。

汇多方合力。健全完善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立体化”治理体系,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横向整合综治、信访等7个科室集中办公,联合公检法司力量下沉,打造一站式服务圈,对城乡结合地带、流动人口密集区等矛盾纠纷易发地,开展多轮次、起底式矛盾纠纷摸排,对涉及情感、经济、劳资等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群体事件一揽子全链条化解,确保基层治理无缝隙、无空白。纵向推动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三级联动”,将27个村社区划分176个网格,配齐“一长多员”347名,构建风险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的处置体系,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汇社会资源。协同化集结社会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和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微信群等载体平台,全面聚合骨干党员、大学生、热心群众等力量,提供全时段志愿服务。充分整合物业企业、驻地单位、社会组织等自有资源参与公共服务,主动宣讲大政方针、普及法律法规、涵养文明新风、解决实际困难,每年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医疗等活动500余场,精准对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群众所思,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会商研判,完善基层治理新路径

坚持树牢有解思维,进一步完善问题调处机制,创新“1+7+N”工作机制,即党工委牵头,整合街道7个科室力量,吸纳职能部门参与,通过会商研判有效破解“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

党工委“点题”。街道党工委作为基层治理一线“指挥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党工委书记挂帅指挥,领导干部主动领责,研究制定“八步工作法”闭环管理流程,即问题收集、部门联动、调查取证、精准研判、限时交办、结果反馈、智慧应用、实绩问效,将居民群众“需求订单”与街道“议事清单”有机衔接,确保工作目标明确、重点任务突出、问题限期解决。

街道科室“领题”。立足民生保障、基础提升等重点领域涉及问题,由各科室进行集中研判、调查取证,根据问题实际适时调整对口科室参与会商,研判内容一张清单交办,相应村社区、职能科室限期解决,将进度具体到日,责任明确到人,专题跟进、专项办理、专班处理,保证交办的指令有效落实。今年以来信访案件同比下降28%,便民热线转办案件同比下降17%,群众满意度同比提升11%,累计解决矛盾纠纷685件。

职能部门“破题”。构建“村社区+街道+公检法司”三级联动机制,泰山区法院、人民检察院入驻上高街道“汇治理”中心,在街道设置“诉源治理工作站”“案件调处工作站”,充分发挥街道“人熟、地熟、事熟”及职能部门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双重优势,参与社会治理会商研判、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等工作,实现全链条服务、一站式化解。区法院对司法调解结果进行司法确认,具备法律效力;区人民检察院引入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处(镇)衔接机制,释法说理,既减少当事人诉讼成本,也节省诉讼资源,有效降低万人成讼率,做到事结案了、事心双解。借助民警力量下沉村社区契机,推动村社区政务、警务、事务“一体化解决、一网兜办理”,村社区将邻里矛盾、经济纠纷、基础提升等重点领域、反映集中的问题上报街道,及时推送给法院、检察院等职能部门,通过主动问需、前端化解、专题分析、观摩庭审等方式,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类型调处、分方法推进、分层次管理,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萌芽中。2022年以来,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圆满化解案件14件。


精准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

做实“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基层治理体系,鼓励村社区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及时宣传上情、化解矛盾,同时将平安岔河、幸福华新、共富北上高、活力宁家等特色品牌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效融合,打通“汇治理”向村社区延伸的神经末梢。

以物业服务为“切口”。结合街道123个住宅小区、47个物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便民工单为蓝本,梳理物业服务相关工单占30%。对此,街道选定华新、学苑等4个村社区为试点,在人员、阵地、机制、服务四个方面下功夫,推动网格党支部实体化运行,社区和物业企业的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挖掘小区“热心骨干”担任楼长、单元长1058名,各物业企业全部实行物业服务“五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目前,试点村社区有8个小区物业费收缴率都已达到90%以上。

用协商议事通“经络”。完善“一核多元”议事协商机制,村社区通过“民情议事角”“楼头马扎会”“凉亭会”开展网格议事,通过“问题收集-集中研判-下呼上应-集中化解-定点反馈”五个环节,形成矛盾纠纷化解“闭环链”,已成功解决增设车位、电梯安装、道路维修、电动车充电等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让居民群众做“主角”。为缩短服务距离、清除服务盲点,街道推动“政府配餐”’为“群众点菜”,华新社区通过“绿地认领”破解毁绿种菜问题,变“问题绿化”为“网红花园”;学苑社区通过提供志愿托管服务,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儿童假期托管“一举两得”,真正让居民群众能办事、办成事、办好事。


慧治评议,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智慧应用、综合考评、双向问效”三位一体,推动“汇治理”模式有序高效运转、过程严格管控、作用充分发挥,确保工作落地有声。

“线上”“线下”信息共享。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造线上线下“民意收集站”。村社区推广张贴“红心帮办”小程序二维码,居民“随手拍”扫码就能反映问题,公开服务信息、联系方式,提供24小时居民服务,有事直接找社区“即时办”。网格长主动发现问题,利用“民安通”APP收集上报,处理完后登记造册、留存备案,与慧治中心信息共享,确保居民群众需有所应、问有所答。

“日常”“年度”综合考评。创新村社区网格“日周月季年”工作法,每天碰头、每周总结、每月考核,季度评议、年底奖惩,通过制度机制进一步规范走访入户、矛盾化解、日常服务等工作。街道将基层治理情况纳入村社区、科室考核奖惩、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一月一汇总、一季一考核、半年一评定、全年一观摩,采取现场述职、民主测评等形式进行定性评价,最大限度释放考核“指挥棒”作用。

“激励”“约束”双向问效。建立信用积分激励评价体系,以“信用积分”兑换“真金白银”、兑现评先树优,对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优先通报表扬、优先宣传推广、优先评选表彰。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实行“三级预警”,履职不到为的及时谈话提醒,怠于履职的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惩戒,切实将实绩问效贯穿始终。


深度导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