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登记财产领域涉及八项任务,分别是全面推广不动产“带押过户、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服务、强化不动产单元代码应用、优化企业不动产登记高频事项“全程网办”、深化“税费统缴、后台自动清分”改革、健全“多测合一”制度机制、加强政银合作,深化不动产登记与金融贷款业务联办、创新服务方式,开展“一站式”上门服务,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已完成任务
1.全面推广不动产“带押过户”。优化二手房交易流程,6月底前,建立不动产“带押过户”工作机制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率先推动存量房“带押过户”,做到登记、贷款、放款、还款无缝衔接,提升不动产登记和金融便利化服务水平。
该任务已完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与相关部门出台带押过户文件,制定操作规程,完成业务系统改造,具备业务开展条件,已完成10余件“带押过户”业务,破除了卖方贷款未结清买方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买卖双方无法进行二手房过户的传统交易模式,进一步激发了二手房市场交易活力。
2.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服务。按照省自然资源厅拓展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功能的统一部署,6月底前,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检索、查询服务,办事人经身份验证后可在电子地图上依法查询不动产自然状况、权利限制状况、地籍图等信息,更大便利不动产转移登记,实现查询“不见面、可视化、全天候、全覆盖”。
该任务已完成,申请人登录泰安市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后,实名注册后,在地籍图模块,根据个人习惯选择矢量图层或影像图层,手动定位或者根据不动产单元号精准定位到所查询的楼幢图形,可查看所在地块的权利人、性质、用途、不动产权证号、有无查封抵押等限制信息,可获取楼幢的层数、建筑面积、项目名称、用途、竣工日期、不动产权证号等信息;同时根据不动产单元号可具体查询到具体房屋的自然属性和登记信息,满足了社会公众“不见面、可视化、全天候、全覆盖” 查询。
3.强化不动产单元代码应用。11月底前,建立不动产单元代码在新建项目用地、规划、建设、综合验收、销售、交易、登记、税收、水电气热等前后贯通、横向关联的管理和应用机制。
该任务已完成,一码关联已经开通。
4.优化企业不动产登记高频事项“全程网办”。推动企业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记、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购买二手房转移登记、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不动产共有性质变更登记、不动产更名更址变更登记等高频登记事项迁移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深化数据共享应用,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对外提供在线申报服务。12月底前,按照山东省电子印章应用管理办法要求,支撑企业高频登记事项“全程网办”落地实施。
该任务已完成。
5.健全“多测合一”制度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多测合一”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与相关部门的平台系统互联互通,
实现成果数据共享。推行使用不动产单元代码与“多测合一”改革事项衔接。11月底前,配合上级建立市县两级“多测合一”成果数据库,提升成果数据管理使用效能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效率。
该任务已完成。
6.加强政银合作,深化不动产登记与金融贷款业务联办。不动产登记与金融机构加强业务融合,6月底前,探索实现通过手机APP,采用联办合作、数据共享、信息互认的方式,实现不动产登记与银行贷款业务“一点登录、一网协同、一次办好”。
该任务已完成,泰安市各不动产登记机构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泰安审计中心合作,共同开发全线上抵押贷款产品——“房抵e贷”。打通银行贷款与不动产登记之间的系统端口,4项抵押登记申请材料精简为“不动产抵押登记一张表单申请表”,借助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等技术,打通壁垒,通过手机银行即可实现自助放款、零纸质申请材料抵押登记。
7.创新服务方式,开展“一站式”上门服务。6月底前,开发移动登记办公设备,联合税务、审批等部门,对特需群体、重点项目等,开展“一站式”联合上门服务。现场完成不动产登记受理审核、缴税、收费发证(或免费快递送证)等不动产登记全链条业务,让办事企业和群众“零跑腿”。
该任务已完成,为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举措,解决特殊群体到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登记难的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建设了不动产“移动登记”系统,将实体大厅向“流动大厅”延伸,采用无线通讯、移动登记平台、GPS 等先进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打破传统上门服务模式,达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
8.深化“税费统缴、后台自动清分”改革。持续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便利度,理清税费统缴工作环节和流程,6月底前,配合自然资源、税务、财政、人民银行等省级、市级平台完成对接。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加快实施税费、登记费一次收缴、后台自动清分入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