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社区微就业 乐业家门口
浏览次数: | 信息来源:泰山区人民政府 | 更新时间:2024-12-04 |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泰山区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全区组织举办的“手工编织”特色培训班上,天宝镇大西庄村村民陈秀正和朋友一起学习手工编织的技巧,编织品企业为村民们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并回收成品,陈秀不出家门就能实现灵活就业。
天宝镇大西庄村村民陈秀:“这个活也很好干,也能待在家里干,工作还自由,还能照顾家,每月还能挣一千五六。”今年11月份成立的大西庄村服装加工厂眼下正忙着赶制来自内蒙古的5000条西裤订单。利用老村委闲置院落,村里购入30多台缝纫设备建起了加工厂,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吸引了大西庄和附近村民前来就业。
天宝镇大西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现霞:“厂房扩建100余平,增加30余人就业,村集体年收入六万余元。”村里有了微工厂,城市社区也打造了“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满足群众多层次差异化就业需求。今年36岁的张文霞在通天街经营着一家甜品店,开店之初,张文霞通过社区就业服务站,不仅顺利找到了价格优惠的门面,还拿到了创业补贴。
去年以来,泰山区加快推进“社区微业 乐业泰山”三年行动,以“一领双分双建”工作法推进社区微业见真着实,合力构建“家门口”就业乐业新格局。
泰山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清涛:“先后成立社区红色物业公司77个、强村公司61个,拉动就业3780 人;组建330 支社区村‘就业帮帮团’队伍;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个;开展社区村‘微招聘’活动 87 场次;举办流动培训班42期,帮助1029名居民提升技能;开发社区村公益性岗位7000余个;争创市级‘双20’示范社区11个。 下一步,我们将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社区‘微工坊’等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就业服务端口前移、服务下沉,持续推动社区微业建设硕果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