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性和实用性深受大众喜爱,已成为大众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但因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普遍薄弱,导致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频发。为破解电动车交通事故“赔偿难”问题,泰山区上高街道顺应人民群众对“平安和谐”的新期盼,着力升级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极大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能。
电动车因其适用场景广、使用起点低,部分驾驶者不具备相应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出现事故时一方面难以划分事故责任,另一方面又因没有相应的保险保障在驾驶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受害者难以获得及时、充分的赔偿。为此,上高街道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综合运用法治、行政手段,妥善化解电动车交通事故“赔偿难”问题。
上高街道协调泰山区交通运输局、上高派出所及区公安局城东、城西交警大队等多个道路交通执法部门梳理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伤残等级划分依据等相关法律法规。各村社区对辖区各类电动车交易场所全面摸排,针对电动车安全性、合法性等方面建立工作台账。上高街道还联合泰山区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督促相关部门排查履行监管职能、加强行业管理方面问题12个,建立责任、问题和任务“三项清单”,对自查摸排发现的问题,能即知即改的督促立行立改,需长期整改的督促制定整改措施,明确阶段性目标。
上高街道还坚持把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调解服务作为目标,与泰安市道路交通调解委员会对接,针对在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调解中反映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商议解决有关具体问题的指导性意见,充分发挥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推动形成了多方参与、多元化解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解决机制。在此基础上,上高街道与泰山区法院针对调解结果进行司法确认,完善人民调解结果的司法强制力。通过司法调解的方式,解决人民群众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诉讼慢、追偿难的问题,打通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根据上级文件及《泰山区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上高街道逐步建立完善了问题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作用。
通过不断完善调解制度,2024年,上高街道辖区27个村社区81名调解员已开展3次相关调解培训。同时,上高街道与岱庙法庭、泰安市道路交通调解委员会对5起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推动调解工作的实际效果,有效提升了交通事故赔偿矛盾的化解能力。通过不断完善调解机制,提高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技能,上高街道确保电动车交通事故调解工作更加公正、高效。
为提升车主安全意识,上高街道还借助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交通事故纠纷的成因和特点,为预防交通事故、减少纠纷提供数据支持。“我们还开展了多样化的宣传活动,通过社区讲座、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让更多群众了解调解政策,增强法律意识。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可,使得调解工作更加深入人心,社会效果显著。”上高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继续不断优化服务,让“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