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徐家楼街道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秉持“惠企、便民、高效、公开、规范”工作宗旨,全力打造“135”服务新模式,加速“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步伐,切实打通服务惠企便民“最后一公里”,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一站式”齐抓,畅通“好办”路径
一是入企遍访“走到位”。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采取属地、行业、科级干部“三路并进”工作法和专员服务制,构建多部门、多渠道、多频次“大走访”格局,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精准高效服务企业发展,极大增进了政企交流,累计遍访企业1730次,完成92家规模以上企业两轮遍访,双向建立了“亲·清”政企关系。二是企业需求“问到手”。落实“每天办好企业满意的一件事”工作清单,切实解决企业人财物、水电气等问题需求。街道召开企业家恳谈会60次,收集解决各类问题15条,帮助辖区昆仑置业、星海铭著等房地产企业解决用电用气等保交房难题。三是惠企实事“办到家”。建立“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协调机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简报6期,为企业提供蹲点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今年以来,高效解决泰山酒业改造绿化带落实散酒销售问题、泰汶城市广场路灯设置问题以及做好市产投公司新上房地产项目服务配合工作等,形成政企合作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三品牌”共育,深耕“易办”沃土
一是广泛推广“徐能管”,破解民生难题。联动线上线下咨询渠道及民生热线,精准把握群众和企业“办不了证、找不到岗、招不了工、领不到钱”等常态诉求,积极牵线搭桥,有效解决办证难、就业难、招工难、讨薪难等问题。街道积极整合民生热线资源,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今年,在协调区法院帮助下理清居然之家债务追索关系,化解了企业账户被强制冻结的风险隐患。二是双向赋能“徐汇办”,提升服务效能。定期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探索以帮办人员身份陪同办、以企业群众身份代理办、以监督人员身份督导办等“三办”方式,换位畅通办事流程。大力简化流程,丰富“专门办、联合办、跟进办、自助办”多元方式,充分实现人工与智慧服务双向发力。三是靶向跟进“徐善扶”,传递温暖关怀。特殊关爱老弱病残孕等群体,开展上门办理和帮办代办服务,引领街道共同营造暖心社会帮扶氛围。街道开展农民工工资维权法律宣传活动6次,覆盖3450人次,成功化解“欠薪”193件,解决率99.48%,追回工资2926.93万元,有效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切身利益。
三、“五个一”并进,确保“快办”质效
一是“一窗受理”集成高效。统一开设涵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5大类25种事项办理窗口,实现多事项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大幅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二是“一网通办”智慧便捷。依托“泰好办”自助服务终端,健全“网上办”“智能办”服务体系,24小时在线办理业务,“超时空”共享数据,“跨部门”互联互通,让数据多跑路,大幅提高办事效率。三是“一次告知”清晰明了。设立咨询热线,线下发放“一次性告知单”,线上公示“一次性事项”,将申请材料一次性告知办事企业和群众,为实现“只跑一次”打牢基础。四是“一站办结”方便便捷。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审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协同配合部门,共办“一项事项”。灵活采取预约办、延迟办等模式,交“一套材料”、填“一张表格”即可完成业务办理。五是“一链服务”贴心周到。持续完善查询、申报、咨询、预约以及好差评等服务手段,全流程跟进服务。为保障泰汶吾悦广场如期开业,组建项目专班,开设智慧政务直通E站,推出“开业一件事一站办”“申即勘”服务模式,将“勘探环节”前置,辅导服务40余家商户,高效办理60余家商户《食品经营许可证》《娱乐经营许可证》《电影放映许可证》等多类行业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