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民政局;争创四大荣誉 实现四个提升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3-02-04 08:34:39

1月31日,区民政局召开动员会,贯彻落实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提振信心,激发热情,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干劲迅速行动起来,锚定“当标杆 作表率 打造首善之区”目标,全力以赴,主动作为,积极融入“项目建设年”各项任务中,在服务大局中争当主力军,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中展现民政担当。

会上,传达学习了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党组成员分别汇报了分管领域2023年争创目标情况,进一步梳理确定了全年争创的荣誉、现场会、改革典型经验、案例做法、理论研究成果等20余项重点任务,拉出了项目清单,逐项细化任务、责任落实到科室,任务安排到个人,形成全局抓项目,人人拼干劲的干事创业氛围。

2023年,区民政局将以“争创四大荣誉、实现四个提升”为主线,登高望远,踔厉奋发,持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争创四项省级以上荣誉。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叫响“泰善治”社区治理品牌。规范“四议两公开”、基层议事协商、村(居)务公开程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培树一批社区精细化服务品牌项目。争创全国婚俗改革示范区。围绕打造“山盟海誓·松萝相倚”婚俗文化品牌和“泰山之约”婚嫁产业基层党建品牌开展系列活动,开展新风尚婚庆司仪培训,将家风家训、传统婚嫁礼仪展演融入婚礼仪式,打造有影响的室外颁证基地和村居示范点。争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积极探索“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实施“泰阳光”困难群众一级智力残疾患者集中托养服务,创新“泰汇救”社区级现场,建成救助文化主题广场,推广救助“二维码”服务等特色内容,打造救助文化主阵地。争取召开全国地名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提升“地名+”文化内涵,实施“地名+党建+文旅+乡村振兴+互联网”创新工程,推进打造泰安地名文化街区、老县衙地名文化片区、红色地名英雄山文化阵地,叫响“泰山泉乡”“静封古镇”等优秀地名文化品牌。形成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的泰山模式,探索“一路一带一脉”建设美好家园新路径的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基层治理服务能力再提升。加快补齐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短板,会同街道镇,以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便于管理、利于服务、节约成本为原则,推进新建社区划定工作。加强社区办公用房改造升级,推进金星、北新、华郡、新华社区办公场所及新建社区项目建设。打造后七里、花园、丽景、嘉德、双龙等一批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未来社区”样板。

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再提升。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打造5处具备社区护理、居家护理、医疗衔接等服务功能的社区养老护理站和3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高龄、失能、残疾等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坚持普遍探访和重点探访相结合,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机制。聚焦农村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探索“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提升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再提升。以“红社益家”党建品牌为引领,打造泰山区养老服务协会党支部和邱家店镇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组织党建示范阵地。坚持改革创新,聚焦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弱势群体关爱帮扶、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各项民生保障服务。

未成年人保护效能再提升。新建设7处街道镇未保站、6个片区儿童关爱中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村级未保站,实现三级未保站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效果。探索未保中心与青少年元宇宙科技馆托管合作运营,依托区未保中心,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一月一主题开展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未成年人保护活动,打造商圈未保建设的样板模式,实现未成年人保护新发展。

深度导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