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2004346519C/2021-0107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旅游局 组配分类 年度计划
有效性

泰安市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文化和旅游局 更新时间:2021-04-06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担当,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科学谋划、狠抓落实,以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树立“名山名区”发展理念,全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目标定位:以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助力群众文化满意度考核争先进位;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助力打造文旅胜地;以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助力文旅消费活力;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以转变营销模式,助力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品牌;以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助力文旅市场安全、健康有序发展;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促文旅机关作风大提升。全区文化软实力和旅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市场吸引力和美誉度显著提高,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格局逐步形成。

二、重点工作

1.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文化、旅游、文物、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全局文化和旅游发展全过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文化和旅游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加强舆情研判、管理等工作。

2.抓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和游客的美好生活需要,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一是制定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政策和发展规划。二是结合居民区和旅游区的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和旅游设施。三是充分发挥好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提升重点场馆服务水平。全力做好图书馆第七次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工作,总分馆建设全面提升,打造省级优质品牌和社科基地;高标准打造数字文化馆,增进服务便利度,提高服务均等化和实际效能,巩固国家一级馆荣誉。四是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围绕建党100周年深入开展红歌大合唱、送戏下乡、书画下基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群众文化活动,办好金秋艺术节、舞蹈大赛等品牌活动,组织好第二届泰山鼓乐节,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全方位提升群众满意度。五是提升泰山民族乐团专业化水平。发挥骨干专业演出队伍优势,积极组织参与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加强对优秀曲目的编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演出。面对社会开展器乐、鼓乐等艺术培训,力促泰山民族乐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抓住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条主线。建立健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对照验收标准,做好自评打分、查摆不足、整改落实;研究制定《泰山区促进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全域旅游发展,形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的示范区的有力支撑,力争2021年成功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步做好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和A级景区创建工作。积极参加全市主题旅游推介活动和旅交会、旅博会、文博会等各类文化旅游交易会,促进旅游商品文创化、精品化。

4.抓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推介和重点项目建设,狠抓“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聚力策划招商攻坚,实现大河峪智慧康养小镇和泰山保利紫玉城文旅项目下半年签约;聚力开工建设攻坚,确保冰雪文体中心项目年内建成冰上演艺中心、室内游泳馆、室内滑雪馆,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项目年内完成“一湖、四基地、四中心”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的主体建设任务;聚力重点项目提升完善,按照五星级影院标准打造星轶影城项目,推动梦泰山啤酒城项目打造文旅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推进文旅产业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加速文旅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步伐,全力争创国家和省级文旅消费集聚区试点创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及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培育、扶持泰武文化传媒、岱萌文化传媒等一批原创动漫企业;加大政策资金对上争取力度,帮扶文旅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加强调研,摸清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底数,文旅产业项目应统尽统。编制高质量全区文化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预计全年接待游客437.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28.5亿元。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推出特色活动、惠民消费券等措施,拉动文化旅游惠民消费。

5.抓好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组织好市、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做好市级第十批非遗名录申报,不断提升项目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单位规范化保护传承的能力。强化文物保护修缮。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提升文物安全维护工作。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推进范氏祠堂修缮工程,做好省庄镇芝田清真寺、上高办事处七圣堂修缮工程的验收,中华圣公会、泰安火车站站房修缮保护工程力争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计划对汉明堂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印发《全区文物大典》。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大力营造文物保护氛围、加强工程监督、安全检查等有力措施,使文物保护工作得到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持续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大转变”百日攻坚活动。强化非国有博物馆工作。充分利用各类节庆活动开展文创产品展示活动。同时,做好区人大、政协对全区文物保护单位及非国有博物馆的视察、调研等活动,有效促进全区非国有博物馆工作顺利有序发展。

6.抓新媒体营销模式。全力提升自媒体宣传水平。积极与专业公司合作,巩固提升泰山区文化旅游微信平台影响力,通过完善提升基础菜单、增设新栏目、策划线上互动活动,增加微信平台关注度,提高图文阅读量,让游客尽享“指尖上的服务”,年度目标争取图文阅读量达到48000+,全省WCI指数上升15个名次。全力推行捆绑营销。深度整合景区景点、星级饭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院书店等文旅资源,创新宣传形式,“一揽子式”联合营销,推进与传统媒体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旅游报等国家级媒体合作力度,全年计划在国家级媒体刊发50篇、省级媒体400余篇,依托新华网、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有效结合,切实提升全区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7.抓牢文旅市场监管。创新管理思路,调整管理方法,加大管理力度,一是建立文旅市场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加强对上对下协调与配合,规范投诉处理流程,联合各执法部门形成合力,增加检查频次,落实隐患整改,加大文旅市场秩序整治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市场秩序稳定;二是建立文旅市场应急预案处置机制。制定文旅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常规化检查和假日旅游应急预案,督导文化市场、景区等经营场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处置机制;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做好新闻出版单位、娱乐场所、星级酒店的日常监管,做好“双随机、一公开”;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促文旅机关作风大提升。全区文化软实力和旅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市场吸引力和美誉度显著提高,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格局逐步形成。

二、重点工作

1.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文化、旅游、文物、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全局文化和旅游发展全过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文化和旅游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加强舆情研判、管理等工作。

2.抓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和游客的美好生活需要,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一是制定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政策和发展规划。二是结合居民区和旅游区的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和旅游设施。三是充分发挥好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提升重点场馆服务水平。全力做好图书馆第七次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工作,总分馆建设全面提升,打造省级优质品牌和社科基地;高标准打造数字文化馆,增进服务便利度,提高服务均等化和实际效能,巩固国家一级馆荣誉。四是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围绕建党100周年深入开展红歌大合唱、送戏下乡、书画下基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群众文化活动,办好金秋艺术节、舞蹈大赛等品牌活动,组织好第二届泰山鼓乐节,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全方位提升群众满意度。五是提升泰山民族乐团专业化水平。发挥骨干专业演出队伍优势,积极组织参与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加强对优秀曲目的编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演出。面对社会开展器乐、鼓乐等艺术培训,力促泰山民族乐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抓住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条主线。建立健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对照验收标准,做好自评打分、查摆不足、整改落实;研究制定《泰山区促进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全域旅游发展,形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的示范区的有力支撑,力争2021年成功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步做好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和A级景区创建工作。积极参加全市主题旅游推介活动和旅交会、旅博会、文博会等各类文化旅游交易会,促进旅游商品文创化、精品化。

4.抓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推介和重点项目建设,狠抓“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聚力策划招商攻坚,实现大河峪智慧康养小镇和泰山保利紫玉城文旅项目下半年签约;聚力开工建设攻坚,确保冰雪文体中心项目年内建成冰上演艺中心、室内游泳馆、室内滑雪馆,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项目年内完成“一湖、四基地、四中心”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的主体建设任务;聚力重点项目提升完善,按照五星级影院标准打造星轶影城项目,推动梦泰山啤酒城项目打造文旅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推进文旅产业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加速文旅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步伐,全力争创国家和省级文旅消费集聚区试点创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及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培育、扶持泰武文化传媒、岱萌文化传媒等一批原创动漫企业;加大政策资金对上争取力度,帮扶文旅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加强调研,摸清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底数,文旅产业项目应统尽统。编制高质量全区文化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预计全年接待游客437.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28.5亿元。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推出特色活动、惠民消费券等措施,拉动文化旅游惠民消费。

5.抓好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组织好市、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做好市级第十批非遗名录申报,不断提升项目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单位规范化保护传承的能力。强化文物保护修缮。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提升文物安全维护工作。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推进范氏祠堂修缮工程,做好省庄镇芝田清真寺、上高办事处七圣堂修缮工程的验收,中华圣公会、泰安火车站站房修缮保护工程力争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计划对汉明堂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印发《全区文物大典》。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大力营造文物保护氛围、加强工程监督、安全检查等有力措施,使文物保护工作得到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持续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大转变”百日攻坚活动。强化非国有博物馆工作。充分利用各类节庆活动开展文创产品展示活动。同时,做好区人大、政协对全区文物保护单位及非国有博物馆的视察、调研等活动,有效促进全区非国有博物馆工作顺利有序发展。

6.抓新媒体营销模式。全力提升自媒体宣传水平。积极与专业公司合作,巩固提升泰山区文化旅游微信平台影响力,通过完善提升基础菜单、增设新栏目、策划线上互动活动,增加微信平台关注度,提高图文阅读量,让游客尽享“指尖上的服务”,年度目标争取图文阅读量达到48000+,全省WCI指数上升15个名次。全力推行捆绑营销。深度整合景区景点、星级饭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院书店等文旅资源,创新宣传形式,“一揽子式”联合营销,推进与传统媒体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旅游报等国家级媒体合作力度,全年计划在国家级媒体刊发50篇、省级媒体400余篇,依托新华网、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有效结合,切实提升全区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7.抓牢文旅市场监管。创新管理思路,调整管理方法,加大管理力度,一是建立文旅市场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加强对上对下协调与配合,规范投诉处理流程,联合各执法部门形成合力,增加检查频次,落实隐患整改,加大文旅市场秩序整治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市场秩序稳定;二是建立文旅市场应急预案处置机制。制定文旅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常规化检查和假日旅游应急预案,督导文化市场、景区等经营场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处置机制;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做好新闻出版单位、娱乐场所、星级酒店的日常监管,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全力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四是落实A级景区安全。加强常态化游客“限量、预约、错峰”管理,强化游客瞬时最大承载量,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特种设备以及漂流等游览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落实安全应急预案,推进安全监管常态化、规范化。

8.抓实责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增强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切实警醒起来,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树牢底线思维,强化协同配合,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面消除风险隐患,科学精准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文化和旅游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按照“非必要不举办”原则,从严控制各类聚集性文旅活动,减少人员聚集。

9.抓作风提升树良好形象。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规范权力运行,完善考核监督,激发干事活力。进一步完善设置考核指标,细化、量化考核内容,使全局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制定学风文风会风工作作风实施方案,提高工作标准、端正工作态度。规范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体学习等制度建设,确保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定期开展法治培训,切实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三、保障措施

1.要以创新的精神抓落实。提升工作境界,善于动脑,把创新融入到全局工作各个方面,融入到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善于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工作落实。

2.要以务实的态度抓落实。态度决定一切。坚持立说立行,对上级的部署要求、来文来电的通知以及需要科室之间协调配合的,做到不推诿、不扯皮,快节奏、高效率抓好贯彻执行。

3.要以过硬的本领抓落实。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必然会遇到新问题,关键中的关键就是要加强能力建设,真正以过硬的本领掌握工作主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上级新判断、新思路、新要求,保证思想跟得上形势、跟得上变化。特别是要坚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用结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深度导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