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干部作风在一线锤炼检验
浏览次数: | 发布日期: 2021- 03- 01 | 信息来源: 香山评论 |
辉南,变了。2020年以来,辉南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变在哪?理念在变,观念在变,干部作风在转变,百姓的幸福感也在变。52岁的陈启伟,现任辉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从4月8日到4月30日,22天的时间,陈启伟改变的不仅仅是辉南的南转盘改造,改变更多的是他和干部们的观念和作风。(中国新闻网 9月2日)
干部作风,其实只有两个字修饰,就是为民。只要是为民的作风就是好的作风,就是能够得到人民认可和肯定的作风。打通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做多跑一次的行政体制改革,这都是对干部作风的要求。从“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作风建设依然还是在路上,而只有让干部到一线去履职担当,真正的去肩负使命,压实、压紧责任,才能在全程的跟踪中,在日常的监督下,鞭策干部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好的干部作风载体可能各不相同,但是总的思想却是高度一致的,就是落实在为民事业上,落实在民生实事上。比如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安全感更强了,道路更亮了,群众的心也温暖了。比如扶贫项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灌溉水利设施建设,智能户表安装、学校、医疗等民生设施的完善,这样的一些工作落到实处,也就是为民的好作风。将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好,将涉及到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解决好,就是人民需要的干部作风。
“春江水暖鸭先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既然是为人民服务,干部的作风到底过不过硬,到底是不是人民需要的为民作风,是不是真正解决好了群众的问题和困难,就应该多到群众中去问一问、听一听,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只有让群众参与到干部的考核中,人民才有了主动权,才能通过这样的一线识别引导干部到一线锤炼。
当然,能够为人民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实现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目标固然是好的,也是最终的奋斗目标。但是,好干部都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都是实干、苦干、巧干,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群众认可的基础的。因此,党员干部要争取到一线去,党组织也要安排干部到一线去,通过实际民生事业的开展,检视自身在思想和能力上的短板和不足,从而精准查漏补缺,锤炼好为民的作风,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