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退伍不褪色”,专岗续新篇
浏览次数: | 信息来源: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更新时间:2021-11-03 16:50:58 |
岁月静好,总有人负重前行。在东营,退役士兵专项公益岗人员在城乡治理、疫情防控、社区矛盾调处化解等重点工作中施展才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合治理,擦亮城市“底色”
在垦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有这样一批退役士兵,他们全部奋战在综合执法一线。军旅生涯,锤炼了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在平常的工作中带着军人的作风、意志,为综合执法一线工作积极奉献干事创业激情,推动综合执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他们在综合执法这个岗位上从未忘记部队的作风与传统,把执法工作当成一份事业,干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们不怕苦、不喊累,不管寒冬还是酷暑,以身作则开展流动摊点疏导工作,确保城市道路畅通、整洁。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他们更是身先士卒,耐心开展劝导教育、甚至主动帮助商户搬移占道物品,汗水湿透了衣背他们仍然毫无怨言。在餐饮油烟治理、违法建设治理等重点难点工作中,他们也充分发挥着退役士兵的带动示范作用,冲锋在前,将“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落到实处。
张仕铸,2017年选择退役士兵专项公益岗后入职于河口街道河宁社区退役军人事务站,在基层社区工作,服务基层群众。军人出身的他有着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敢想、擅闯、能拼的军人品质,在社区工作中他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甘于奉献。2019年台风“利奇马”期间,他在社区书记的带领下,冒着大雨巡查居民小区,积极组织小区积水排水,灾情严重的那几天,他24小时值班坚守。一楼住户家中进水,他急忙冒雨搬去消防沙,减轻台风对住户的财产损失。用他自己的话说:“为居民的服务怎么会有怨言呢,居民的一个电话就是对我最好的信任!”
抗击疫情,守护“零感染”家园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但东营市是极少数几个“零疫情”的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中,更是难能可贵。而在这奇迹背后,离不开每个人在岗位上的坚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辛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王萌萌,在疫情防控的那段关键时期,每天对辖区主次干道、单元门、楼梯口、垃圾桶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毒。挨家挨户进行登记排查工作,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3天内顺利完成了对辖区1000余户人员的摸排工作,用实际行动撑起了一张安全“防疫网”,保障居民生命安全。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身在工作一线的她深知只有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才能对得起曾经那份光荣的岁月,对得起那为了新中国诞生付出献血和生命无数先烈。
商隆社区党委副书记姜智勇,2017年以退役军人公益岗的身份到社区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商隆社区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他任副队长,在市外人员摸排过程中,他和先锋队员在乐活城7天商务宾馆排查出3名陕西、甘肃、云南籍人员,他主动提出由自己对排查出来的3名外籍人员负责,劝导他们进行自我隔离,并实时做好监控。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细,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每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积极工作,推动社区工作不断发展,为社区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温情暖心,彰显“尊老”情怀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增多,老龄化速度加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日趋严重”的严峻形势,汇泉社区张玉国同志始终将社区里的老人们记挂在心里。他和网格人员通过摸排走访,了解到小区宋大爷患有脑血栓行动不便,到老人家中走访慰问,与老人一起唠家常,嘘寒问暖,亲切的询问宋大爷的身体情况及日常生活起居等,给予老人心灵慰藉!了解到老两口孩子在外地,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张玉国同志及时向社区书记汇报,通过社区“微心愿”服务和华纳物业对接,在其员工食堂为老人开了小灶。当社区“红领帮扶”志愿者们从食堂领取的中餐送到老人家中时,老人家热泪盈眶,几度哽咽,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爱心送饭”这件事情虽然很小,却解决了老人做饭难的现实处境,切实满足了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汇泉社区以此将辖区内11户空巢老人纳入“暖巢”行动的范围,让老人们有了依靠,实实在在把为民服务工作做到了老人心中。
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退役军人始终冲锋在前,履行从军誓言,坚守着对人民无限的忠诚,用实际行动书写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