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用好红色资源 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21- 11- 03 信息来源: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岱岳区共有退役军人2万余人,在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有1300余儿女为共和国的解放、建设和发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形成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岱岳革命建设历程。近年来,全区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弘扬先烈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发扬光大。

发挥红色设施作用,建好学教高地

为缅怀革命先烈,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1946年7月,原中共泰安县委、县政府在我区祝阳镇规划修建了抗日烈士陵园。1988年6月,经区政府同意批准成立了“泰安市郊区革命烈士陵园”。

2013年以来,区政府对陵园实施了扩建提升工程,大幅扩大了陵园面积,同时加强了陵园的一系列硬件、软件建设。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工程。2020年以来先后投入70余万元对区烈士陵园进行了升级改造,整修陵园道路及绿化带。目前,陵园总面积20000平方米,内有纪念广场、纪念碑、浮雕墙、办公楼、岱岳革命史展览馆、烈士卧碑墓区等设施,其中岱岳革命史展览馆内共收集珍贵图片362张、物品54件、书籍32册。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烈士陵园作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随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的逐步健全,今年区委区政府将泰安市岱岳区烈士陵园更名为泰安市岱岳区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机构规格由原有的股级事业单位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为下一步做好纪念设施建设,提升陵园服务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被评为“市级烈士纪念设施”、“省级烈士纪念设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等荣誉称号,今年更是被定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体悟路线之一。

挖掘革命人物故事,丰富学教内容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切实用好红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精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出“守好红色根脉、奋力争先创优”的口号,区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深挖革命故事,推出《祝山脚下的父子英烈》、《追寻先烈的足迹之东山坳里枪声急》、《寻访祝阳二王庵战斗故地》、《汶河作证—李传富血洒汶河边,好儿女携手上战场》、《泰山作证—日军在泰山脚下的罪恶》等系列革命事迹。一场场宣讲如一粒粒“红色种子”,播撒在岱岳大地,进一步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为加强红色文化学习宣传力度,创新工作举措,联合岱区融媒推出《走进泰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岱岳革命史展馆》直播活动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访报道。今年以来,累计有3万余社会各界人士前往陵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岱岳区烈士陵园已逐渐成为全市红色旅游“打卡地”。

抓住重点群体,扩大“红色”领域

除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节、烈士公祭日等其他节点的祭扫活动,大力宣传烈士事迹、弘扬烈士精神外。今年,岱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烈士陵园为主体,采取“请进来”“沉下去”等多种形式开展英烈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居、进企业、进军营的“六进”主题活动。

邀请机关企事业单位前往烈士陵园开展学教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感受先烈的革命事迹。

采取“沉下去”的形式,邀请老战士开展讲党史进校园活动,将英烈书画展开到社区、村(居)。

截至目前,共举办活动20场次,受教育群众达7000余人,让红色教育真正达到了1+6>7的效果。

下一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立足时代需求,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依托数字技术和融媒体传播手段,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发挥历史的“教科书”“营养剂”作用,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成为发展的鲜亮底色,让红色基因真正“活”起来。

深度导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