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省庄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6- 06- 16 信息来源: 项目部

泰山区省庄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转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编制并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我镇实现经济文化强镇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三五”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创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镇上下坚持以建设经济文化强镇为目标,按照“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做高做新工业,做大做强服务业,做优做亮农业,着力改善保障民生,着力加快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镇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2亿元,年均增长11.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2.4亿元、36.05亿元和3.55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增长11%、10.9%、12.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4285元,年均增长11.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912万元,年均增长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亿元,年均增长16.3%。

(二)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我镇工业门类不断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工业创新能力和对财政贡献率明显提升。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省级研发中心2家、市级研发中心15家;国家级品牌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华网电力装备、实杰生物制药、祥杰散热器制造、中天泰和页岩气钻机、创新电器等大项目相继落户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营。目前,我镇逐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乳品奶业、输变电设备、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机械、建筑建材为经济增长点的六大支柱产业。

(三)旅游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13年,我镇成功申报“省级旅游休闲乡镇”荣誉称号,为省庄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依托方特欢乐世界、泰山花样年华景区等大型旅游景点,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景点,如亓家滩青山生态园、安家庄杏林、小津口民俗旅游度假村等十几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圈。现代服务业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实杰生物、惠万家餐饮等一批服务企业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

(四)特色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高效产业,推进“一村一品”,有力促进了我镇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农业企业5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3家,各类规模以上种养殖基地22个,其中种植规模500亩以上的9个,养殖规模300头以上的14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6家,内容涉及花卉苗木、茶叶、奶牛、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共注册农产品商标31个,其中国家级名牌1个,省级名牌1个。

(五)镇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实现新提升。镇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以构建和谐魅力省庄为目标,全力打好“绿水青山保护攻坚战”。五年来,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铺设污水管网11公里,新建污水处理站5个、地埋式垃圾站86个、垃圾压缩站2个,配备各类垃圾运输车辆26辆、垃圾桶2000余个,镇村环境明显改善。拆除乱搭乱建150处,清理违法占地300余亩,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的高发趋势。先后完成了南河东农贸市场建设,省庄商贸市场升级改造等工程,改善和规范了农贸市场经营行为。张家庄村、东羊楼村和南河西村已建成回迁楼50栋,共564户完成搬迁。

(六)科技、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显著提高。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区级文明村(单位)20个,市级文明村(单位)8个,省级文明村2个,圣元村和叶家庄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文明示范家园,圣元村和兴隆村入选市级“美丽村庄”。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全镇共有3A级学校4处、市级“绿色学校”4处,省级规范化学校(幼儿园)5处、市级规范化学校5处。劳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省庄镇年均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00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省庄镇工会2012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示范乡镇工会 ”荣誉称号。健全城乡社保制度,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长期保持人口均衡。民政、交通、妇联、武装、卫生等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

总结回顾“十二五”期间我镇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得益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建立了分线作战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得益于确定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即实现了由农业、工业大镇到农业、工业强镇的跨跃,服务业从无到有的发展。三是得益于稳定的发展环境,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较好的处理了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与群众诉求的关系,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四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将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兼顾,做到了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秉承转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积极引领发展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统领,着力搞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把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文化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全镇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到202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年均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8亿元,年均增长10%;规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7亿元,年均增长10%。

2、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65:2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0%。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配套,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城镇化结构更加改善。

3、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城镇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2%;实现人人享有社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进一步巩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建设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重点扶持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保障、社会福利等民生项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计划。

“十三五”期间,全镇将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镇这一目标,主动融入山东省“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小城镇建设和重点行业升级发展等为主线,着力打造品牌旅游乡镇,环境优美乡镇,经济升级发展乡镇。

1、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结合新常态下经济转档换速的背景,以创新驱动为抓手,通过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好工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以省庄项目聚集区为依托,巩固六大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打造现代工业经济新高地,力争2020年使我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0家,使工业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保持在75%以上。一是做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文章。要抓住泰城工业重心东移的发展机遇,积极协调国土、规划等部门,淘汰、置换一批产能落后企业,对生产工艺落后,停产、半停产、经营举步维艰的建设项目用地实施清理整顿,以解决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依托骨干企业,培植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化链条,重点突出特色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集聚发展水平。二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以中天泰和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能源装备制造业要加快科技创新,积极研发电子自动控制类设备、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光纤光缆设备、油气田用顶部驱动钻井装备等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以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乳品行业要实施强强联合,不断扩大规模,实现产品多元化,打造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华网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智能制造装备范畴,公司已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将为泰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建成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设备产业基地做出重要贡献。以实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医药行业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公司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疫苗冷链配送中心,进一步奠定公司北方生物医药物流中心地位。培植宏发重机、新创工程机、创新电器、鸿雁科贸等一大批中小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三是加大新兴产业引进,向绿色经济迈进。提高新上和扩规项目标准,着力引进、培植和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三新四高”税源型项目,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全面完成工业节能减排指标,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四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利用5年时间,争创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4个,国家名牌3个、省级名牌5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市级技术中心5家。

2、以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业为主攻方向,促进三产协调发展。

十三五期间,旅游服务业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即到十三五末,旅游和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镇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5%。打造两大高地,即以方特欢乐世界为中心的休闲旅游项目集聚区高地和以花样年华为中心的观光体验项目集聚区高地。突出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抓规划,明确旅游服务业发展新方向。充分利用北部山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做好旅游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发挥方特欢乐世界和花样年华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策划一批配套好的大项目。以京沪高速泰安东下道口,泰莱高速西段,泰良路、泰楼路大修改造以及富城路、环山路东扩为契机,聚集人气,培育市场要素,规划服务业发展的特色街区和专业市场。重点打造省庄商贸城及南河东、南河西专业市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建成泰城东部最大的农贸、建材、装饰材料市场。二是抓招商,增强旅游和服务业发展新动力。要创新招商模式,拓宽招商渠道,引进知名企业、新型业态、新兴行业,提高我镇旅游服务业质量水平,推动旅游服务业转型升级。要补充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与各大产业集聚区、上级指挥部进行沟通联系,了解招商项目信息,有针对性的拟定服务业招商项目计划,筛选、包装推出一批优势项目吸引外商投资。着力扶持金龙冷链物流、实杰生物冷链配送中心、惠民早餐等一批物流企业,加快策划招商泰新物流物流园区,支持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协同发展,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快递产业园。加快城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三是抓项目,实现旅游和服务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安家庄、叶家庄、圣元三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与目前的啤酒生肖园、农高区、玉香奶业阳光牧场、羊西奇石市场相互呼应,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努力抓好叶家庄旅游观光项目。以环山路东扩为契机重点抓好投资50亿元泰山国际旅游文化度假项目,该项目占地7000亩,由三大功能区组成,主要建设集酒店餐饮、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养老度假、会议会展等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板块综合项目。

3、以解决增收和增效为目标,在更高层面上发展第一产业。

以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努力实现农业产业高效化、特色产品规模化、产品经营集约化、农业装备机械化、产品营销品牌化,不断提升高效特色农业水平。一是培植壮大三大产业。泰山茶产业重点在北部山区的小津口、刘家庄、亓家滩、宦家峪等十个村大力发展女儿茶种植,实现茶叶种植基地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重点打造“四大产品”体系:即女儿绿茶、女儿红茶、女儿白茶、女儿黑茶。高档花卉苗木产业按照“连片发展、建成基地、发展龙头、提高档次”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苗木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重点培育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和苗木大户,规范建设苗木花卉信息网络市场,逐步形成江北最大的集品种展示、信息交流、产品交易于一体的苗木花卉集散地,到2020年,高档花卉苗木基地发展到2.5万亩。现代奶业产业加快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在玉香等大型奶牛养殖场,实施奶牛系谱工程,推广数字化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奶牛单产;以亚奥特乳业、伊特乳业等奶制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加快名、优、新、特奶制品研发,到2020年,全镇奶牛存栏量达到2.1万头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奶牛养殖场3家。二是做优农业产业化。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思路,加快推动种养大户向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向龙头企业升级转变。实施梯队扶持培植计划,对亚奥特乳业等省级龙头企业进行集中培育,晋升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对卢家食品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晋升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对市场潜力大、发展后劲足的农业企业,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发展成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镇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到6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积极推行“龙头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积极引导相同行业的合作组织进行跨区域联合,发展壮大一批“合作社联社”,不断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到2020年,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家庭农场达到150家,合作社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标,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物质装备水平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物质基础条件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开展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连片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建设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工程,重点抓好亓家滩、大河峪、小津口村区域内1000亩的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在全镇主要河流干线规划建设沿水系防护林,重点建设沿芝田河、明堂河2条河流两侧的防护林带;村社区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争创省级绿化模范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小型水库1座、塘坝工程5座,维修配套机电井110眼,新打机电井70眼,更新改造小型灌排泵站14座、新建10座,实施田间节水工程6处、排水工程14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60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实施芝田河、明堂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刘家庄灌区改造、叶家庄人畜饮水工程等4项移民项目。加强农机装备建设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步伐,到2020年,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以上。

4、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不断改善村镇环境建设。

一是加快我镇小城镇规划、建设步伐。今后五年里,省庄镇整体规划主要由“两社区、一中心、一商业街”四大板块组成,即:以南河西村为中心的十里河社区,共1558户4814人,土地面积约6288亩;以宋疃、红庙、指挥庄三个村为基地的花样年华社区,共1537户5099人,土地面积6629亩;以泰新路为轴心,在泰新路南侧、博阳路西侧规划一处集现代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仓储于一体的大型商贸物流中心,以服装布艺、家纺、建材、小商品、五金机电等功能为主,形成生产加工、贸易会展等多功能为一体商贸产业集群;以省庄商贸城为中心打造一条集购物、休闲、娱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商业街,引入休闲商业地产新理念,实现多种业态相互融合。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的原则,加大店外经营和乱摆乱放整治力度,力争做到无漏洞、无死角,对违法建设坚持有报必查,有建必拆,全力维护正常的规划建设秩序。三是加强环保监管工作。至“十三五”末,新铺设污水管网10公里,镇驻地的污水收集率达到85%。主要环境保护控制指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秸秆禁烧区的秸秆禁烧率达到100%,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70%,粪便资源化率达到80%。四是大力推进“三纵一横”主干道及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造提升镇域内“三纵一横”主干道的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泰城东出口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逐步完善各类供热、燃气等公共设施。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程。实行有偿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外委托经营管理,逐步将全镇环卫工作纳入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

5、以固本强基为切入点,推进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得到新提升。

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管理、强队伍,抓创新、求突破”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继续推进“平安协会”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对社会治安危险人群、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严厉打击传销活动,确保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5%以上。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安全生产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学校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开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活动,加大对羊楼地质灾害和北部山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监控力度,及时掌握灾情险情,不断加强应急工作演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6、以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推动科技、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把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科技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托中天泰和实业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研究生科研基地建设,全力打造矿山石油设备“政产学研”模式;大力支持以华网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文化、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文化工作要向群众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要着力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大力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氛围和道德风尚;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发挥省庄镇文化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教育工作要瞄准教育发展特色化,教育设施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目标,继续加大投入,东苑庄小学要按照省级规范学校建设标准完善内部设施、塑胶操场,争取顺利通过市级规范化学校复验。新建省庄一中、省庄二中,建设中心小学、德慧小学二期建设,增加教学面积12000平方米,完善省庄一中塑胶操场建设,使学校综合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不断完善实施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逐步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化核对、网络化管理;依托“12349”泰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和利用好现有的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逐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格。劳动工作要加强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征缴、扩面和接续及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着力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银龄安康工程,提升居家养老水平。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计生、卫生、交通、武装、老龄、团委、妇联、工会、少数民族、有线电视等工作都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提升。

(四)保障措施。

1、坚持调度考核。严格落实三化要求,每一项重点工作都实行项目化管理、指标化分解、责任化落实,层层细化责任,确保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分工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

2、坚持典型带动。加大帮扶与指导力度,通过机关测评、述职评议、现场观摩等方式,大力发现和培植典型,努力推出具有省庄特色的亮点工作、先进经验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并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推广,以典型带动全镇形成“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推动全镇整体工作上水平。

3、坚持作风兴镇。继续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在镇级班子成员中倡树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机关干部中倡树学习先进、务实苦干、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良好的机关干部形象。在村级班子中营造顾全大局、干事创业的氛围。进一步完善警示教育、民主评议、社会监督、群众举报等各项制度,增强干部自律意识,努力塑造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4、坚持政策引导。坚持“政策即生产力”的理念,围绕政策抓规划、围绕政策抓招商。在积极学习国家现有政策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更加符合我镇实际的政策,从项目准入、费用减免、财政扶持、土地供应、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优惠。加大国家、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减免手续办理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相关费用。重点扶持高端、生产性等服务业类项目。加大对上争取贴息贷款资金,重点扶持战略性、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工业类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中央预算内项目补助资金,重点扶持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保障、社会福利等民生项目。

深度导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